一个学生会是怎么诞生的?| 揭秘一土英文课SDG项目

2021 年 6 月 7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85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作者:一土英文组老师、Ivy.

题图:英文SDG项目展示中的一组。


三月中旬,在一土学校的中庭,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会竞选活动拉开了早春的序幕。每个团队都自信满满,他们分工明确,表达清晰,有自己的展板、助选视频、勋章logo和自己设计的T-shirt。这些队伍都来自一土五年级小土豆们,而这个项目的发起教师是一土的英文组老师,本学期五年级的英语SDG项目主题是: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在民主学生会的项目进行过程中,他们有条不紊,通力合作,通过组建团队、公平路演、终极辩论、低年级反馈、投票角逐等环节展示了五年级小土豆过硬的英文水平和深度的思考力。

 

滑动查看英语SDG项目展示以及投票的各个环节

 
基于此,一土英文学科负责人Fred 和Janice,以及英文教师Nan接受了采访,为我们还原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民主学生会的精彩过程和背后的育人逻辑。
Ivy:
这学期的主题是“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这似乎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您认为五年级的孩子理解这个问题有难度么?我们是如何将这样看起来宏大的主题和实际相连的?
Fred:
 
SDG项目的实施,本质上是希望启发每个孩子的个性,同时促进孩子在社交、组织等各方面的可迁移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选择他们想要发展并学习的特定技能,这一定程度也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在上学期期中的时候,我们开始筹备“学生会”项目,也是迎合我们上学期的主题“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SDG项目除了以上我说的那些好处,其实也有挑战,就像你问题中提到的,它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面对挑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各种学习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我们的课程设计,讨论等方式让他们深度思考、内化这些名词的理解。然后我们会实践这些理论,尝试把范围缩小,最后使“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与学校联系起来,于是,我们提出了“学生会”的构想。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正义”这个名词的涵摄范围放在“公平”“平等”等,相比于司法上的“公正” ,我们会将它的含义聚焦到孩子可以理解的程度,将宏大的话题与自己的生活做连接,深入浅出,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接受和理解。
我们会告诉学生,“学生会”是我们一学期SDG项目的最终产出,它对应的SDG主题是“强有力的机构”。同时,我们会在“学生会”的项目维度上启发孩子思考现在校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个项目不仅启发学生对SDG主题的深度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种种能力。
事实上,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学生会”项目作为上学期SDG项目的最终产品,同时也是启发孩子们深度思考“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这个主题的序章,孩子会借此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我们希望这个项目结束之后,能带给孩子们的后续价值。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我们看重这个项目的实用性,相信它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发挥它独特的价值,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Fred在晨犀App(一土家校沟通平台)上的记录
 
Ivy:
 
在您阐述了“学生会”项目的诸多探索和巨大价值后,我相信同学们在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部分一定受益匪浅,同时,我很感兴趣在“理论”部分,在SDG这个主题的价值引导上我们是怎么做的?
Fred:
如果说“学生会”是我们最终要达成一个目标,那之前在价值引导上,孩子需要一些相关的对标。比如在理论引导部分,我们会让孩子们明白并了解“全球化”的概念,我们向他们介绍了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的一些机构,例如,像为难民提供帮助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或者为人类健康谋福祉的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等。
“公平,正义,强大机构”要放在全球性的镜头下,在课堂上,学生们结合国际组织的案例来理解同理心(empathy)、包容心(inclusion)、公平(fairness)等关键概念。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教学框架上带领学生精读一些核心书籍,这是我们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当然这些核心书籍会连接到SDG项目核心书籍除了能训练他们对于主题概念的理解之外,也在于训练他们的读写能力。学生们以这种方式连接到每一个项目,就会对SDG主题获得更真实、完整、多角度的图像和更多元化的思考。
 
五年级SDG主题精读书目
Janice:
 
在选择核心书籍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看重虚构和非虚构作品的比例,上学期我们选了很多书都是和SDG主题相关的,我记得其中有一本书是苏斯博士 Dr. Seuss的《霍顿与无名氏》,主要是讲不管你多么渺小但是你的声音都将被听到,这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简单易懂且贴近他们的生活。
另一个是马丁·路德·金的一部传记。马丁·路德·金为正义和公平奋斗一生,我们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精神和力量是多么可贵,又是怎样让人充满力量、与众不同。
 
同时为了启发孩子们具有说服力的演说方式,我们观看了“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的视频。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辩论等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来启发学生们了解“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的策略。
 
五年级SDG主题精读书目
Fred:
 
所以,我认为我们最大的亮点也在于坚持做“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而不是基于教学内容的课程”。因为技能可以迁移。同时为了启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也添加了关于时事讨论这个内容环节
我们本以为要花很多时间来引导,但事实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孩子们十分乐于参与,并且贡献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其中的一些能与SDG主题联系起来。
例如,最近我们聊到了疫苗和疫苗分配的问题。包括联合国关于如何向发展中国家分发疫苗的计划等,例如发达国家拥有大多数疫苗,发展中国家得到的权利要少得多,那么我们如何使其公平呢?我们负有帮助其他国家的全球责任吗?对此,我们经常有热烈的讨论。
Ivy:
 
这种做法特别有意义,相信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受益终生的。但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于英文程度很好的孩子,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但是对于英文稍微薄弱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了表达的机会?
Fred:
 
这个时候我们的助教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即使一些英文程度很好的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他们都会寻求助教的帮助。
 
其实成立“学生会”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过程,在一个团队中会有英文水平高低不同的孩子,同样在其他技能方面孩子们的程度也有高低,比如有些人非常善于画图、设计、有些人善于做视频、有些人善于写文书、有些人喜欢辩论等等,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找到团队中自己的价值。
 
Nan:
 
这也是“公平”的体现,我们通过团队合作,让每一个人的发光点都能被看见,虽然最后获胜的团队只有一个,但是让每个人发光,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团体和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 辩论赛现场

Ivy: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挑战么?
Janice: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开始的时候由于不想成为学生会的一员,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得比较消极,我在课后找她谈心,鼓励她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以及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告诉她需要去理解团队里其他小伙伴想要加入学生会的心情,并为他们而战。
 
在一次次的鼓励之后,她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步伐,最终她的整体呈现也让人非常欣喜。
 
我们班还有一个小男孩,在做竞选视频录制这个环节,他热心地帮助别的团队做完了,但是自己团队却没有完成,我肯定了他的热心,也表达了我对他为了帮助其他候选团队完成视频录制而“牺牲”自己团队仅有的录制时间的行为的欣赏。但同时,我也告诉了他在今后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需要先确保自己团队的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再去为其他同伴提供帮助。
 
这就好像在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先为自己带上氧气面罩,再去协助他人一样。最终,这个孩子利用课后时间与团队成员完成了视频录制,并按时上交。
Ivy:
让每个孩子都闪光,在群体里发现自己,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也锻炼很多其他的技能,这也体现了英语组在课程设计上的良苦用心,请问理解这个主题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认知有哪些好处?
Fred: 
 
实践SDG项目,可以让孩子看到自身的更多可能,就像是SDG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联合国设定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一切都基于可持续性。)。
这也是我对SDG项目本身感到意外和惊喜的,孩子们觉得自己正在朝着人类大目标的方向努力,他们是在和其他的SDG组织竭尽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当然这些宏大的目标会被拆分,比如说在稍微小一点的范围。孩子可以学到怎样帮助身边的人和环境,那以后在全球大背景下,他也能知道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除了实现孩子自我认知、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之外,技能层面也是一样,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所学到的东西。比如一个组织是怎么样建立的,需要哪些角色,如何分工,如何平衡各方矛盾。比如这些孩子未来想创办一个公益组织或者一家公司,他们至少在现在学会了若干技能,比如设计徽标,文案宣传,海报,路演材料等等……

 孩子们设计的宣传海报(上下滚动查看)

 
Ivy:
 
孩子在这场学生会项目中的角色是什么?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于哪里?
Fred:
孩子在具体学生会项目的实操落地环节会掌握完全的主动权,老师在项目的框架上包括组队方面会给予指导。因为框架的设计联动教学设计保证了项目的有序和完整,而组队指导,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组队的过程中明白,除了希望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完成任务,也要学会怎么去和不太熟悉或者不太喜欢的人打交道并完成任务,这也是孩子们人际交往中必备的技能。
而在落地实操环节,比如孩子们的竞选视频、他们的logo设计,很多组还设计了T-shirt,包括演讲的方式,如何呈现说服力较强的演讲,如何去推销自己,他们都特别充满主观能动性,贡献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主意。因为我们崇尚“Learning by doing”,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做,孩子们会还给我们惊喜。
 

来自Flora班级孩子们制作的一土学生手册,海报,主题包括一土校规、学生义务、反对霸凌、着装要求等等。

Ivy:
这听起来确实很棒,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您对学生一定是有期待的,学生都完成您的这些期待了么?
Fred:
我认为学生们不但完成了期待,并且有很多超乎期待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观点,让我经常觉得耳目一新。在最后的决赛辩论上,我看到两个组的组员在讨论公平的时候引用了二战犹太人的例子包括贫困线下的穷人和富人的一些思考,都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学识和有价值的思考,当然这和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在每周的时事讨论中,他们也会被引导深度思考和自由表达。
 
这也是“兴趣”和“知识”的平衡,这需要老师的技巧,既要让孩子觉得课程有趣、有参与感,同时还能完成教学目标,提升他们的英文技能。
Nan:
令我惊讶的是,从项目一开始,我不知道学生们是否能理解如此广泛而抽象的SDG主题。但是当我们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概念,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它,比如同情、包容、公平,尤其是当他们能够联系学校的实际日常来思考时,会逐渐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宏大话题,而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他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开始去思考:我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会想到在教室入口放一个箱子,来收集不同年级的不同意见,了解其他年级的需求。这个项目确实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概念性工具,从更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Ivy: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学生会项目,您会用什么词?
Fred:
 
“Roller coaster”(过山车),虽然有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但是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种种挑战都战胜了,所以你才能看到今天的呈现。
 
Janice:
“Experiential”(体验式学习),这一次“学生会”的项目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自己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我们始终认为learning by doing 的方式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建立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链接。
 
Nan:
“Pioneer”(开拓者),和Janice所讲的一样,这是学校第一次开展这个项目,很多四年级的同学还特地跑过来问我:“我们到五年级的时候能不能也竞选学生会”,我觉得这会变成一土英文项目化学习未来的一个传统活动,也会有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赋能和自我成长。
–  END  –
 
 

↙记得点赞、转发、在看| 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