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诗人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纪伯伦也说:“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
诗歌这么美好,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
在开始第三单元的现代诗学习之前,蜻蜓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什么样的现代诗是好诗?”的头脑风暴。
关于现代诗,大家要说的可不少。有同学一说到“好的现代诗”就想起了谢尔以及他的《阁楼上的光》和《向上跌了一跤》,有同学则想起金子美玲和冰心;有同学说好的诗很多是关于大自然的,现代诗很有意思,有丰富的想象,现代诗感情很深;有同学从诗歌的语言着手,说现代诗很直接、简洁、优美、不俗;也有同学从诗歌的格式讨论,说现代诗格式自由,常常分行……
带着对现代诗的这些“初步印象”,我们开始了第三单元的现代诗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并没有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关于“好诗”的海报上的内容越来越多:现代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而且经常有重复;有的现代诗歌结尾通常是开放的,留给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
写诗是否有章法可循?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书阳说:“想一句话,然后顺着它往下写。”
董儿说:“最后把句号变成省略号。”
明然则说:“每一段的第一句可以重复一下。”
看来,写诗确实是有章法可循的。只是这些章法有些模糊,有些说不清道不明,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将这些藏在背后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章法”挖出来,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留心生活,随时捕捉灵感
有一天闲聊中说起写日记时,次次轻松地说道:“写日记就像说话一样。”次次的说法和诗人树才老师的说法不谋而合。树才老师说:“内心的话,写出来就是诗。”
看来,写诗和写日记一样,都是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并不难。听说小柳班的以宁一年级的时候出了一本诗集《不可能的话》,但是由于时隔多年,以宁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写出这些诗的,不过她的妈妈——向荣老师倒是记得很清楚。
韦老师便把向荣老师请来,请她和大家分享那些有趣的诗歌背后的故事。向荣老师说,以宁写的那些诗,大多是她在上学、放学路上随口说出的话:放学在寒风中等车时,大雨天在出租车上,在地铁里滑滑板车摔倒时……
当时还在上幼儿园或者一年级的以宁,能写的字还不多,是向荣老师及时将她的话记录下来,稍作整理,便成了诗。
看来,写诗并不难,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并及时将灵感记录下来,便能为我们的诗歌创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就像树才老师说的:“如果有什么特别的句子在你心里悠然升起,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很可能一首诗已经在敲门了,这时候你要给它开门,你要放下你手头的事情,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第二天,墙上的“灵感海报”上就有了很多内容,有同学的灵感甚至已经是一首诗了!
▍ 诗歌中的重复
其实,大家在学习课文时已经发现了,很多诗歌中都有重复,正如明然所说:写诗的时候可以“每一段的第一句重复一下”。
在阅读了大量的谢尔和金子美玲的诗歌后我们也发现,这两位大诗人在写诗时也很喜欢使用重复。就好像一首歌中的“副歌”部分,诗歌中的重复能带来的节奏上的回旋,可以增强情感。
发现了诗人的这个秘密武器,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先从模仿开始。
金子美玲的《田地里的雨》只有两小节:
萝卜地里春天的雨,
来到绿色的叶子上,
小声说笑。
萝卜地里正午的雨,
来到红色的沙土上,
不声不响地钻进去。
如果让你写第三小节,你会怎么写?有同学写:
萝卜地里的雨,
来到了嫩绿的根茎上,
偷偷地滋润着幼小的萝卜。
有同学写:
萝卜地里傍晚的雨,
来到了淡紫色的花朵上,
品尝着花蕊的甜蜜。
还有金子美玲的诗——《金鱼》:
月亮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柔和又令人怀念的月光
花朵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纯洁又馥郁的芳香
金鱼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
最后一小节,老师没出示,你会怎么写?
同学们写“一个美丽的气泡”、“美丽又明亮的泡泡”、“美丽又可爱的气泡”……
也有同学写“美好又梦幻的回忆”、“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待老师出示金子美玲写的“像宝石一样的水泡”,对照“好诗”海报上写的好诗的特点,同学们发现,自己写的和大诗人写的一样好,甚至更好……
再写一小节呢?同学们依然自信满满。
很多同学写太阳,有人写:
太阳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火辣辣的热浪
有写树叶的:
叶子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新鲜又透明的空气
有写天空的:
天空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又闪又亮的星星
有人另辟蹊径:
家人呼吸的时候
呼出的是
爱与温暖
分享的时候,大家不断惊呼:“好美!”、“好有想象力”……
继续读,读金子美玲的《乐队》:
放电影的乐队
越走越近
我悄悄转身一看
妈妈正低着头做针线活
放电影的乐队
正好走到了门前
是先向妈妈说一声“对不起”
还是悄悄跑出去看呢
放电影的乐队
越走越远
大家发现,这首诗的重复,和《田地里的雨》、《金鱼》比较,似乎多了点东西。若然说:《金鱼》的三个小节,调换顺序也不会改变,而《乐队》则不能调换顺序;欣渟说:“《乐队》中有‘情节’”;还有人说《乐队》的重复中有呼应。
再读金子美玲的《花店的爷爷》:
花店的爷爷
去卖花
花在小镇上卖光了
花店的爷爷
有点失落
种的花都卖光了
花店的爷爷
天黑后
孤零零地回到自己的小屋
花店的爷爷
做了一个梦
梦见卖掉的花都很幸福
彦宁说:“重复的句子‘花店的爷爷’,除了第一句以外,后面的相同的句子都可以不要,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有了这个句子,就会更好听。”
嗯,看来,有时重复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乐队》和《花店的爷爷》的重复中都有情节的发展。
《月亮》的重复中则有时间的变化:
拂晓的月亮,
挂在山顶上。
笼子里的白鹦鹉,
睁开了朦胧的眼睛,
唉呀呀!我的伙伴啊,
打个招呼吧。
白天的月亮,
映在水塘里。
戴草帽的娃娃在岸边,
架好了鱼竿盯着它看。
真漂亮!好想钓上来,
它会上钩吗?
黄昏的月亮,
藏在树枝里。
红嘴的小鸟儿,
眼睛滴溜滴溜转。
哦!熟透了,
真想啄一口啊。
重复中除了有情节的发展和时间的变化,是不是还隐藏着其他东西?同学们继续谢尔的诗,读金子美玲的诗。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这两位诗人是如何运用“重复之法”的。然后选出喜欢的一首,仿照其中的“重复之法”,进行创作。
▍ 诗歌也需要迭代
第二天,大家带着写好的诗,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仿照的是哪首诗?自己的灵感是怎么来的?然后小伙伴对照着评价表以及墙上贴的“好诗”标准,给出反馈及迭代建议。
也有集体反馈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一起给他出谋划策:怎样迭代可以更符合“好诗”的标准……接下来便是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迭代。
老师也给反馈。但是无论是老师的反馈还是同学们的反馈,都只是提供另一种可能性,是否采纳还需要“诗人”本人,需要他读出声,反复读,思考“这个词合适吗?换成另一个词会不会更好?这里需不需要分行?”,最终才能选出最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经过一轮的诗歌创作,很多同学都“诗兴大发”,接连又创作了好几首,老师从每人的作品中选出最满意的一首配画,最后编辑成班级诗集。
▲上下滑动查看蜻蜓班部分小土豆的诗和配画
▲上下滑动查看蜻蜓班部分小土豆的诗和配画
▲上下滑动查看蜻蜓班部分小土豆的诗和配画
编者的话:
在一土,也一向如此,孩子们的任何作品都会被看见,也会被老师们珍视、爱护,我想这样的成长环境,一定能让孩子充满追寻的勇气,并拥有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