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谈三个孩子的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

2020 年 4 月 1 日
一这是一土教育的第571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来自一诺和她的三个孩子

作者:关军(天山老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土空间(ID: etuspace)


写在前面:

我是关军,自然名天山,在一土空间负责营地工作,这些年接触过近千个孩子和家庭,同时我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上次在《带了1000个孩子,我想和所有父母分享的……》文章中给大家分享了我的一些成长故事。

 

多年来看到太多的父母在育儿中陷入相似的误区,加上在营地导师培训中积累的培训经验,借难得的静心时间,我们做了《成长型父母私享课》,希望帮助家长更好地觉察自己、看见孩子。

 

作为先导直播,我们请来了一土创始人一诺,分享她对育儿的思考。聊起孩子,一诺是高屋建瓴、滔滔不绝,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愣是分享了常人两个多小时才能说完的内容 (嗯,除了语速快, 没毛病)。今天把这一个小时问答的精华,整理分享给大家。直播免费回放,错过的朋友们可以在“阅读原文”看到。

 

另外,私享课将于4月4日开始,名额有限,详情看文末,希望能有更多的你们和我们一起, 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直播结束后家长们写的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
十年养育三个孩子的经验

Q1:

一诺你好,我在营地里对你家孩子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也听很多老师提到过你家的孩子们状态都特别自然而舒展,所以想请你聊聊,在这么多年的养育过程中,有哪些是大家也可以借鉴的经验呢?

每一天都是新的

 

哈哈,其实都是血泪史!说不上是经验。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我想我们能做的,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不要想你看我都当了XX年妈妈了,好像很有资历的样子,甚至有时候有了“倚老卖老”的资本。其实孩子的成长,不管到几岁,每一天都是新的,孩子会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状态,所以记得提醒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想自己做的怎么样,最直接的就是问孩子的反馈,说实话我得到的反馈一直不怎么样(汗) 。老大在9岁时有一次曾经质问我:“你都当了9年的妈妈了,怎么还这么差!”我当时灵机一动,说:“可是,我是第一次当9岁孩子的妈妈呀~” 他当时没法反驳,我顿时觉得很得意,扳回了一局,哈哈。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对孩子,对我们自己,时刻提醒,每一天都是新的。 

孩子给一诺的卡片

 
除了这一条,还有两个“提醒”。

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我们每天工作很繁忙,自己陷在里面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孩子说的事情不重要。孩子给你滔滔不绝地讲一件事情,你内心戏可能是,哎呀快说完,去做作业好不好!
就拿我今天的例子,我正在电脑上工作,我家老二兴高采烈地跑过来问我:“妈妈,你知不知道铁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我其实第一反应是,哎怎么来打扰我工作,后来想,还是从他的角度去回应,想想说,说:“你看,船就可以在水里不沉下去呀。”没想到孩子特别高兴地说:“妈妈,你来看~”,然后拉我进了厨房,见证了他的“伟大发现”:勺子被架在一碗水的上方。
 
看到孩子那么开心,我想到,孩子一定是在刷碗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发现,因而感到很开心想与我分享,于是我就跟孩子一起为这个惊喜而欢呼,结果孩子进一步琢磨出了升级版,乐此不疲。其实到最后就是一摞碗,但是这个过程他特别投入。 
 

铁不沉入水中的2.0版本

 
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其实需要走出成人的世界,抛开成人常有的功利心,比如你该写作业了!你怎么这么幼稚……转化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和回应孩子当下的感受,探究孩子真正想与你分享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就被更大地激发出来。

关注当下,顺势而为

每个孩子在每个时期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觉得事情应该一成不变,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那怎么办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关注当下。关注当下,你就会看见孩子,跟随孩子的引导,对孩子做回应。其实这就是道家说的“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跟着孩子的引导去做。好像一条小溪,无为不是把手放在溪水里静止,而是顺着溪流,和溪水同样的速度动。孩子就是那条小溪,你所要做的,跟随就好。
 
但是这很难,因为我们经常自己脑子里每天有很多想法和噪音,似乎看得见孩子,其实没有看见孩子,也就感受不到水流的方向。其实一旦你关注当下, 真正看到孩子,那你需要做什么,孩子都告诉你了。 

制作剪贴画的老三

向孩子投射对自己的预期了吗?
自己做的好不好,最有资格评判的是孩子,所以不妨经常向孩子要反馈。孩子如果觉得有安全感,是会很不客气地告诉你真实的反馈的。(就像前面说的, 我的反馈经常很差)有一次我家老大说:“妈妈,你总是说生气是不对的,但为什么当你生气的时候你都是对的!”。我当时觉得,哇,好犀利!其实“生气”这件事,每个父母都有。为什么呢?
 
我想,如果找找根源,是我们成人总是有自己的预期,一旦孩子的表现与这个预期不符,就产生了落差,从而我们会有挫败感,产生不良的情绪。
 
我们经常说孩子让我生气,其实不是,是你自己让你自己生气,是你的现实和你的预期在生气。而且往往,是你的预期有问题。我们只是把这个预期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已。孩子莫名其妙的成了你生气的对象。 
 

和两个娃在一起

孩子伤心的时候, 试试比孩子还伤心
孩子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陷入不良情绪,这个时候我发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去顺应孩子做出反应
 
记得在一次回家的途中,孩子捡到了一个蜗牛特别开心,结果突然他一个人在后边又哭又喊,我过去一看原来是蜗牛掉地上摔碎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点小事儿有什么可伤心呀?前边还有两个孩子,我们得加快脚步呢……
 
因为以前有过许多失败的教训,我提醒自己,意识到这时应该接纳孩子的感受,所以我说:“哎呀,真是太伤心了,蜗牛怎么摔碎了呀”。我和孩子一起为蜗牛惋惜,甚至比孩子还要伤心,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自己被接纳,所以很快也就释然了。
 

伤心的老二

做到不碍事,已经超过80%的家长了

讲到期待,我想每一个家长,都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其实要经常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像一棵种子,先从左边抽芽,还是从右边抽芽,它们会有自己的方向和规律,你是控制不了的。家长们往往会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要”指导“孩子。其实经常是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我们如果能做一个别碍事、不捣乱的家长,就已经比大多数家长做得好太多了。

搭房子的三个娃 

怎么看待孩子的学习?

Q2:

其实很多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我们是接近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经常感到挫败感,尤其是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你作为曾经的学霸,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自己也走过弯路,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

我也是慢慢学习做妈妈的。我记得老大快6岁的时候,也曾听从亲朋好友的规劝,忙着准备为孩子“套上犁”,拉上应试之路。后来受小橡树幼儿园的创办人王甘老师、孩子在美国去的瑞吉欧幼儿园,和看到的创新学校的影响,我才开始回忆自己小时候从成人那里受益的养育方式,并开始了解到这些教育理念,比如观察孩子、给孩子创造自主工作的条件等等;也因此萌生了自己在国内创办学校的想法,并渐渐形成了现在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分工合作做家务的三个娃

对学习要这么看

 

在学习问题上,要理解学习的规律:要想孩子学习好,尤其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有内驱动力,自己愿意学;另一个是好的习惯,这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长们容易焦虑的源头来自于不真的理解和相信这些规律。常常会针对某一次、短时间的情况,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如果能把眼光放长,从长期来看孩子的发展,就不会有这些不必要的困扰了。
 
另外,家长还常常希望孩子什么都好,让孩子整天忙于全方位的学习和锻炼,不管孩子其它方面有多好,只要有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家长就很失望。其实反观成人就能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不可能有完美的人。
 
孩子未来的成功,在于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尽情地发挥。所以,如果家长把眼光放长,帮助孩子发挥所长,让他在内驱动力的带动下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每天提醒自己,至少找到一个孩子的亮点来鼓励孩子,从而进入良性的互动,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可以真正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

老二写给妈妈的信

       
适应未来社会的软实力

Q3:

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你觉得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软实力呢?作为家长,怎么能帮助孩子拥有这样的软实力呢?对孩子的充分接纳,会不会影响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呢?

“软实力”的根本是自我认知

其实所谓”软实力“的根本,是自我认知。因此,一土强调的核心素养是认知自我我是谁?我擅长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新西兰来一土交流的 Lesley 校长曾经说:教育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世界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当然其前提就是对自己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可以做的这个独特的贡献到底是什么?

此外,一土的核心素养还有追求美好、沟通协作、学会学习、敢想敢做。一土的这五个核心素养,我们相信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孩子们协同合作

如何帮孩子

拥有这样的”软实力”?

 接纳

其实家长怎么看孩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孩子的天花板不是学校、不是课程,而是家长,因此家长的作用大于一切外部的影响,教育中的大量工作,是由家长来承担。家长的接纳,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这些来自家长的爱和认可,也是孩子以后向外支付的储备。

做起来,其实很简单,每天记得抱抱孩子,给孩子说一句“我怎么这么爱你呀!” 就可以像存硬币一样给孩子的内心存入一份爱。

 

我还有几个常用,简单的小方法:

一、经常回想宝贝刚出生的时候,把那时的生命状态带到当下。 

忍不住想要生气的时候,回想当初怀孕的时候,对要出生的小宝宝的那份等待。孩子刚刚出生时,我们对这个新生命的无尽的爱。那时候你的期待,肯定是健康就好! 那时候你肯定不会想,你的作业怎么还没写!是吧。所以经常回忆自己当时的心境,把这种心境带到和孩子的互动里,自己就是更好的状态,孩子也可以感受到你的接纳和爱。 

二、孩子,你怎么找到我做你的妈妈呢?
 
借用一土老师在课上讲的童话,我跟每一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对话:“你当时在天上当星星的时候,你怎么就选中了我做你的妈妈呢?你怎么就来我家了呢?” 这时候孩子就会各种编故事,说他们为什么找到你。每次这样的对话之后都特别温暖,我和孩子的心里都会被对彼此的感恩充满。
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和吃一顿营养餐一样重要
我一直很推崇游戏力,用孩子的语言,帮助成人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常常和孩子玩烤饼的游戏:先是揉胳膊揉腿揉面团,然后撒葱花、加调料,再用被子盖住孩子准备烤饼,可是面饼总是不熟,“为什么怎么还没烤好呀?”,孩子就会特别开心地提醒我:你忘了加酵母啦!于是,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家长一般都会考虑给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准备牛奶、准备蔬果,但却容易忽视了要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孩子的精神状态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研究也发现,孩子心情好,经常大笑,有助于神经元的连接。因而每天让孩子大笑几次,也是增强孩子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不但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努力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孩子会非常幸福,而同时我们自己也会乐在其中。
孩子们在一起在想象城堡的样子

这样爱孩子,

他们能适应“险恶”的社会么? 

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直接,让一个人去应对困境的,并不是小时候的伤害,正是来自于从小被接纳而来的自信和抗挫折的能力。做一个比喻,如果这个社会有刀子会割孩子的皮肤,你为了让他更好的”适应“,是从小在家就用刀子先自己对着孩子割起来?还是把他身体养的壮壮的,这样孩子受伤以后会愈合更快? 

 

我想没有家长会选第一种吧。我们一定会努力把孩子养得更强壮一些,以便今后可以更好地抵御外来的伤害。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是一样的。而且也有大量心理学的研究, 我们所伤害,尤其越是伤害得早、被亲近的人伤害,后果就越严重,成年之后更容易有各种心理问题, 而且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有可能走出来。 
如果还觉得没有被说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长大的过程中,你喜欢和不喜欢的成人。你喜欢的成人,肯定是接纳你的,不是否定你的。推己及人,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的感受和需求,是一样的。我自己长大的过程中,对姥姥有特别美好的记忆,所有的记忆里,姥姥从来没有对我生过气,我做什么都可以,反而成就了我自己的自律。
去年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来北京的时候在一土做过一个面对家长的分享, 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你们回忆,你们长大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人, 对你是完完全全的接纳? 当时举手的人不多。他接着说:我希望你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再被问到这个问题, 会大声说,当然有了, 就是我的爸爸(妈妈)!那时候觉得莫名感动。我想这就是接纳的力量。 
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

Q4:

你是如何平衡养育孩子、搞定工作和自我实现的呢?还有不少家长吐槽说:自己对我的育儿理念很赞同,但是家里人总是和我的想法不一致,特别困扰,你有什么建议吗?

自己是自己这个世界的中心

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哪一项都不能被割裂。当然我也需要有安排时间的技巧、需要有家人的支持帮助,但核心的一点是把自己放在自己宇宙的中心,把所有的事情都视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人把孩子、配偶或父母放在中心,这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出发,来考虑周围的人和事,权衡每件事的重要性,然后做出选择。这不是自私,是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接纳,才有对别人的接纳、对孩子的接纳。

如果感到有怨气,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也许压力太大?是不是生活中有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或者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多问几轮,问到最后可能会发现:问题最终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

就好比给孩子报课外班,也许最终发现这个课程并不一定很重要,只是我们自己内心恐惧,担心孩子比别人差。当我们解决了对自己的接纳,不再担心外界的影响,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接纳家人,积极沟通

自己的想法与家人发生分歧,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我们往往因为家人是亲近的人,反而不容易沟通,觉得你怎么还不理解我?这里要经常提醒自己:对家人不要过于苛求,尝试像对待同事一样,不要假设他们什么都知道,而是假设他们都不知道, 去主动沟通、统一思想。

比如,上次我妈妈因为孩子不及时吃饭而吼孩子,后来我也吼了,之后我们就彼此讨论交流,一起反思;如果我从书里看到很好的书,也会推荐给我父母和阿姨,总之,我们要把家人当成同事一样,不断地交流、讨论,统一,不要想当然觉得家里人都理解你。这样沟通以后,会发现其实不仅对孩子好, 家庭关系也和睦了。

家人在一起

《成长型父母私享课》学员

Q5:

感谢一诺在百忙之中来分享她的育儿心得,请为咱们私享课的家长们说几句吧!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

我想说两句做总结吧。

第一,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 

 

然后,就是回到开头讲到的, 不断提醒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永远可以重新开始!

抱着这样的心态,在接下来的100天中,让我们来关注自己、关注孩子、活在当下

 

感谢大家看到最后, 希望在一土的成长型父母私享课里,见到各位朋友,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希望通过这一个一个瞬间,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

 
 

写在后面:

《成长型父母私享课》将于4月4日正式开课,在开课期间,还将陆续请来:教育专家——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中文译者李红燕老师;一土学校小月校长;心理学大师李松蔚,进行更多的分享 
在育儿的路上各位大咖们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相信不同的家庭也会遇到自己的问题,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愿做您的领路人和同路人,邀请您参与到一土空间的《成长型父母私享课》中来,希望在100多天的陪伴中,能与大家建立充满信任与爱的联结,相互提醒、时刻觉察,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看见孩子!
 
 
– END –

 成长型父母私享课

适用人群

2-18岁孩子的家长

授课导师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嘉宾导师

课程时间

课程费用

点击下图,进入报名通道

或扫码入群咨询,回复【1】
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一土地主卡于
3月14日-4月14日开放售卖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
更多信息请关注一土空间公众号 ↓ 
点一下,让我们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