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960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题图:一土六岁啦,小土豆和老师的合影。
华章写在前面:
前不久刚刚度过了奴隶社会的八周年,今天又是一土学校的六周年。今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这两个纪念日仿佛都有点悄无声息。没有想到最初只想写着玩玩儿的公众号,竟然度过了和抗战一样长的时间。而靠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三间教室开学的那个小小梦想学校,也到了小学毕业的年头。
今天早上跟着老师做了一小时的冥想,特别享受的一个过程。我感觉保持专注的能力比之前提高了,这让我非常欣喜。因为好教育的基础其实不在于我们可以读多少书、上多少课、学多少知识,而在于可以经常保持专注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做一土也是一个不断聚焦不断保持专注的过程。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教育教学,学校所有的工作也都应该以专注于服务教育教学为目的。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关键词赋能。一土从创立开始就提出来要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
这三个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颠覆传统学校的管理模式,从管控转为支持,让赋能成为校园首要的指导原则和主流文化。淡化管理概念,所有人都思考如何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能,有效支持到教育教学。
一土六年来,走过了一条和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道路。我们历经波折,才终于有了稳定的校园,经常有人问我这么折腾值不值,也有很多人问我一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想这个过程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是一土最不一样的地方吧。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白话版就是:土,大地用以吐生万物的介质。上下两横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丨”,像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所有与土相关的字,都采用”土”作边旁。
“土”字的含义 图/《寂静的土壤》
一颗种子埋在地下,能够破土而出,靠的就是内在的一种生命力。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底层能力就是这种内驱力,内在的生命力。
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学习的形式会变,教学体系会变,学校的组织形式也会变,但这种内在的生命力不会变。
“一” 是天上的北斗星,是目标,做好教育首先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一” 同时也是专注,学习中最宝贵的专注力。
“土” 是土壤,是美好教育得以发生的环境。土是厚重的,是稳定不变的,是接纳包容的。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吹雨打,土地永远在那里。就像我们对学校的期待,她是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包容的环境。万物在土地上生长,孩子们在土地上奔跑,土地永远在那里,她不会变,永远给你安全感,永远给你力量。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下一诺两年前写的这篇文章,共同期待成全式教育可以普及的那一天。
▲ 我家老大在AltSchool
▲华章、一诺与可汗学院创始人在可汗学院
▲PIE DAY
▲ 小土豆在一土6岁生日时设计的小表情(来自G4-3红景天班韩雨读)
2016年4月
我写了那篇《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么?》,9月, 一土开学, 31个孩子, 5个老师, 120平方米的三间教室。
2017年
我们遇到了广州华美实验学校的陈校长,在广州做了一土第一个分部,华美一土实验班。
2019年3月
一土中学部正式开始筹办。
2016年加入一土家庭的一位创校家长是我在清华的大师姐, 她自己是八中少年班第一届学生(少1)。她的中学老师,——程念祖老师, 是八中素质班的元老教师之一。程老师来看一土, 从半信半疑,到后来决定来做教师培训的指导, 一个月以后, 给我们这位大师姐发了这么一段微信:
我去一土做顾问已近一月。这所学校确实不一般。我有相识恨晚的感受。我在公立学校干的时间最长,也在资本家办的私学校干过,还在农民企业家Y办的村校干过。看来,办学校的人本身一定要层次高,否则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
谢谢你把我介绍给一诺、义飞们,和他们相识、相处很愉快,又激起了我学习新东西的欲望;又给了我实现教育理想的机会。遗憾的是年纪大了,常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慨,只好慢慢来啰。
听四年级一堂数学课,你女儿和同学们在课堂里都很积极,真好!课堂真有当年少1的氛围。
▲ 程老师在一土中学创办时的第一场分享会上(右一)
在听完一节一年级语文课后,在一线做了近40年的程老师是这样评价的:
何老师的课,我听得很开心。一节课都在跟着何老师思考:下一步要干什么呢?要做什么呢?而且自己思考的结果自己也很满意。一年级学生能这样上语文课,真是不容易,学生专注力这么高,积极性这么高,是表演不出来的,学生始终受到关注、被老师用积极正向的语言鼓励,被不同形式地鼓励,在这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非常愉悦,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孩子会很喜欢语文,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强。一堂课下来非常自然,不是那种公开课,课堂效果我很满意,因为老师非常了解学生,教无定法,但教学有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充分了解学生。
12月20日, 是学校的展示日, 孩子的歌声出来的时候,在场的成人,几乎都掉了眼泪。孩子的戏剧表演,台上是亮的,台下是黑的,很多家长坐在黑暗里,看着孩子们用最舒展和真实的状态去演绎他们的故事。家长给我们发来了这样的反馈:
“今天第一次参加戏剧节,真的要谢谢你,真的太好了,我看到大小‘土豆’都沉浸在这个氛围里,谢谢你给了大家这么好的环境,于大于小都是一片乐土。过程是坎坷的,结果必然是美好的,我相信有你们这群人,未来必然是一土的。谢谢你们! ”
广州项目展示结束,家长在朋友圈刷屏,一个妈妈说,“在现场看到的孩子状态,包括老师的状态,都是自然亲密。孩子们特别舒展。”
还有一个妈妈说:“大环境下人们已经习惯用标化成绩定义孩子们的学期收获,哪怕对创新教育心怀热情,也不免对PBL是否流于形式主义和效率如何心存疑虑。今天的项目展示让人对一土这适应未来的教育着实充满期待。”
期末展示, 不仅有学生的节目, 还有家长的乐土合唱团和家长戏剧社的精彩演出。家长和孩子们同台演出,如此真实的陪伴,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比家大一点儿的地方。
尽管一土还是一所很新的学校,在硬件上,远远不敌许多学校。但如果你来到一土校园, 看到孩子们,老师们, 家长们, 会觉得总有些不一样。
今年的一位新老师, 从某名校来一土, 我问她为什么来, 她说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也是老师, 一直敏感内向话不多, 来一土一年仿佛变了一个人, 勇敢有活力,整个人都在发光。所以她也想来,向往这样的职业体验。
▲ 一土老师在故宫
为什么能有这些“不一样”? 如果总结一下, 其实只因为做对了一件事, 就把人放回中心, 重构了”关系“。
▲ 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
最终,教育是关系,学生和学生, 学生和老师, 老师和老师, 老师和管理者, 老师和家长, 家长和家长。这一系列关系, 构成了教育的底色。
一土从创立第一天,就提出要建构三个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 和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那时候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现在再回头看,其实这三句话,讲的也都是关系。
教育不只是课程, 升学路径和知识技能。教育其实是一场全家都不得不参与的社会体验。我们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学的知识不好,而是这个体验不好,因为这个体验里充斥着各种竞争、相斥和对立。学生和学生之间是竞争的关系,老师和老师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老师和管理者之间是上下級的关系,老师和家长之间,则是表面和谐实则对立的关系。在拧巴的关系里,每个人都很难做成真实的自己。所以,不管放多少资源,有多么好的名师和课程,当关系不对的时候, 大家体会不到幸福。所有的人都疲惫,身体和心灵都疲惫。
一土这些年做的事情, 底层, 就是这样的关系构建和这样的文化。我们尊重儿童,让学生做主导,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展示。虽然结果很不“完美”,但是孩子们的主导,让这些展示本身就有了无价的教育意义。
▲ 一土五年级Young Entrepreneur项目展示
这后面的理念, 是“从淘汰到成全”,从“挑选最好的”, 到成全每一个孩子,而且更进一步,不仅是孩子,也成全每一个学习者。教师、 家长, 都是学习者。从社区的角度”倒过来“ 思考教育, 大概就是为什么一土不一样。
2022,继续共振
对一土学校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