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谈精华)

2021 年 11 月 9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879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题图:来自https://unsplash.com.
作者:王瑶、Sue。文字整理:lily.

写在前面:

 

一土talk是由一土教育独立发起的访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邀请来自各行各业,对教育有深度思考、有热情的父母和教育探索者、实践家,以及关注教育的有识之士,围绕教育、养育和共同成长的相关话题,来展开一些有深度、有温度的对话。今天的访谈嘉宾依然是一土的老朋友王瑶老师。
 
王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专家,近百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指导顾问,有20多年家庭教育指导经验。在上学期末,我们邀请了王瑶老师做客一土talk,从父母的角度,围绕“如何助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大家做了一次干货满满的分享(点击链接查看→《怎么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磨蹭和拖拉?》),访谈当时吸引了 三千多人的关注和收看。
 
为了能够让大家有更多和王瑶老师交流的机会,一土talk联合王瑶老师团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分享群,群里有很多热烈的讨论和家长们关于孩子自主学习的困惑,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关于孩子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力构建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土talk与王瑶老师又进行了一次直播答疑。今天的文章,整理自直播的对谈精华。
 
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01、双减后,如何能在不依赖课外学科辅导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学科能力上的提升?
02、怎么能够帮助孩子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
03、父母怎么才能启动或者养护好孩子的内驱力?
04、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能在课堂上更专心?
05、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挑战,并让他能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惑的家长一些启发和收获。

 

@Sue
 
双减是自暑假以来,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最直接的反映是很多学科辅导被禁止。于是,有的家长就提出了问题:不依赖课外学科辅导,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学科能力上的提升?
 
@王瑶老师:
 
我一直是比较支持孩子们减负的,不只是从孩子的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考虑,单从学习成绩角度来讲,在双减之前,我们就做了一部分给学生减负的学校工作。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在2018、2019年,我们在北京和一些省会城市的一些学校都做了给孩子减负的试点,实践一学期之后,发现孩子们的成绩是有所提升的。
 
我觉得大家担忧是因为我们理解学习上的误区——我们以为孩子的成绩好是来自于时间效应,只要多花时间去复习和练习,学习成绩就好。但事实跟我们的理解差距非常大。
 
双减这个政策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我非常有信心,孩子们不但学习成绩不会下降,还完全有机会在自身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有特别好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这是我们之前从比较大范围的学校层面,包括我们自己的辅导中,广泛得出的结论。
 
@Sue:
 
双减后,学科辅导减少,孩子有了一部分空出来的时间。从家长角度来讲,其实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主学习的,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孩子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瑶:
 
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实践,双减前后都在做自主学习的辅导。在辅导中,首先是要去提升孩子的信心,这是启动阶段至关重要的一步。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其次是要帮孩子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前,我们注重孩子刷了多少题,但这并不是自主学习,这样的指导方向下,孩子们只是执行和完成。但是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放在是否主动做规划,是否有时间意识,是否主动地去思考、做总结。这些转变,是在从父母到孩子整个大的软环境做学习意识的调整,可以带来极大改变。
第三是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上面这三点是孩子们真正的难点,也是学习真正被制约的枷锁,爸爸妈妈如果在这些点上去做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孩子学习减负的同时,还能够带来学习质量和成效的提升。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Sue:
 
王老师提到的三个核心点,在我们 7 月 1 号的直播里是做过拆解的(点击链接查看《怎么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磨蹭和拖拉?》,或扫码下方二维码回看当时的直播。
 

内驱是孩子能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如何挖掘孩子的内驱力也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如何去启动或者如何看到孩子在某个方面有内驱力,又如何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它真正成为孩子愿意做的事情?
 
@王瑶:
 
内驱力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讲,期待的是无论这件事情孩子是否天然喜欢,都希望他能够接受、认同,希望他都愿意去做,而且希望他即使是在受挫的时候仍然愿意坚持。
 
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要去调整内驱力或者说开启内驱力的时候,要做的工作是一系列的。
 
在最初的时候是否能保护好孩子的喜欢。比如孩子觉得下棋很好玩,弹琴也很好玩,都想要去报名,而孩子去了四次之后,不想去了。父母可能就会担心:这时候答应他不去了,将来会不会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如果父母不答应,又会让孩子觉得选择的成本好高,不能犯错。
 

图片来自网络
 
在最初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护好孩子内驱力的同时,又能够让孩子理解:选择带有一定责任,但同时也能够继续敢于做选择。
 
所以,对最初的选择上,我们就要有养护技能,要让孩子知道可以大胆去选择,但是选择以后就小步尝试着来。比如说先买几次课试一试,这样孩子就能知道是不是选择错了,然后接着还敢于选。
 
还有一类事情孩子不一定很喜欢,比如我们很常见的主流学科。但在这一点上,其实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天然喜好,在这一点上,有天然喜好的人也并不多。
 
但是我们的主流学科,有很大的一个力量(国家意志)在背后,周围的环境全都是要学的,孩子会把他当作一个很大的需要来去引领他——想象我想成为你们期待的人,我想像你们一样成为这个社会期待的人。这是他的内在动力。
 
对于孩子主流学科的学习,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只要让他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学,学这些对未来以及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孩子可能就会认同。
 
无论是不是天然喜欢,要让孩子有选择,然后再鼓励他去坚持,这就涉及到如何归因,涉及到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了。
 
所以,内驱力涉及到好多方面,这些方面对爸爸妈妈来讲,其实并不需要有很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做得好。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给到孩子信任和尊重,给到他情感支持,就能够实现对孩子内驱力的养护。
 
@Sue:
 
还有很多家长问如何解决孩子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不专注的问题?
 
@王瑶:
 
课堂是否专心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课堂其实是孩子和孩子、孩子和老师在教室的场域中发生的事情,有很多因素和原因都会导致孩子不专心。有一些可能是持续的,比如,如果孩子特别不擅长语文,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就很容易跑神;还有一些是短时性的,比如说下课的时候跟班里某一个同学生气了,上课的时候没有把情绪缓解好,也会导致这节课不太能专心下来。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对爸爸妈妈来讲,如果想要找一些做法能够直接干预孩子,我们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首先,教室是孩子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环境中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做干预是比较远的,有可能做十分努力,能够带来的成效只有一两分。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没有空间,从父母的角度来讲,帮助孩子以及父母自身和老师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能够提升孩子的课堂专心度。
 
另外一点,当我们跟孩子谈到课堂中的内容和主题的时候,跟孩子一起把课堂上不清楚的内容搞清楚,能够帮助孩子在下一次的课上更容易连得上课堂。而不是因为没搞清楚课堂上的内容和主题,就跟孩子着急。如果是跟孩子着急,把他痛吼一顿,对课堂学习走神只会起到加强作用。
 
但孩子在家和在课堂不愿意学习,都需要我们帮助他提升某一科或者整体学习上的信心,也是我们常说的要有胜任感。在这方面做工作,对孩子课堂专注的提升会很有成效。
 
@Sue: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往往会不匹配,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对自己没要求,比较容易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引导孩子主动挑战,对自己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王瑶:
 
从这一点上来说,有一个概念叫做成就动机。孩子不敢给自己提要求,当爸爸妈妈对他有要求时,孩子自己又不认同,孩子不愿意给自己提高要求的背后心理是怕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孩子经常会谈到自己怕爸爸妈妈失望,爸妈是否失望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不敢给自己提要求的孩子,内心有很多害怕,他为了回避失败才会如此。(回避失败在孩子的动机模型中是一个归因模式。
 
如何让孩子可以接受失败或者去挑战,近几年比较火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比如当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做的很棒,能力又增强了。并且帮助他归因:是努力的程度足够,还是努力的方法特别好?(既要说能力提升,也要归因说孩子努力的程度和方法。
 
如果失败了,跟孩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努力的不够还是方法不合适。如果是努力不够,以后在这上面多努力一点(需要更多的练习,还是需要把基础打扎实?);如果是方法不合适,把方法调整一下。(这时候不提能力,只归因努力程度和方法。
 
这样,孩子就不会害怕失败了。
 
带着孩子做这样的练习,对爸爸妈妈来讲,是一个双向的塑造。一方面让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另一方面,当归因到努力和方法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焦虑和焦躁能够被比较好地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也特别能够帮助到孩子。
 
@Sue:
 
最后,想问一下:围绕自主学习,王老师有什么好的书可以推荐?
 
@王瑶:
 
有两类,一类是关于孩子动机系统的,有一个大的理论叫自我决定论,这方面的书可以去看一下,比较贴近我们现在整个动动机系统的模型。另外一类,是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里面有很多可以操作的技法,对孩子内在驱动模式的转变是很有帮助的,也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一土的小店,购买相关书籍:

 

–  END  –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