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户外遛娃中培育孩子的底层素养?

2020 年 12 月 2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12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来自一土空间


植树、挖野菜、丢手绢、跳房子……这些70后、80后们儿时的记忆,如今已被很多家庭逐渐淡忘。
 
但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对外面美好世界的无限渴望。相比于成人,自然的本能和本性,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纯粹,因为成人经历了社会的打磨,逐渐变得“社会化”,而孩子却未开化,“自然性”更加明显。
 
越来越多的父母也趁着周末选择陪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需要回到真实的自然中去,因为那才是更贴近他们本性和心灵的场所。
 
如何能够在户外陪娃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底层核心素养,让亲子、养育一举两得?在自然的场域中,如何让孩子的本性得到更好地释放,自然潜能得到更好地激发?这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家庭协作。
 
户外陪娃中,如何让你的陪娃更有效率?当谈论和实践自然教育时,用智慧和方法去启迪孩子底层素养的过程中,其实并不需要另辟捷径,一土空间告诉我们,自然教育是一种回归,是一种重拾曾经的美好的行动。
 

01.

 观察细节,让孩子拥有对自然敏感的洞见 
 
师法自然,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经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该向大自然学习”。
 
营地的爆米花老师告诉我:“很多家庭在户外亲子中,很难走进细节,看不清大自然藏在细节中的密意。”
 
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例,园内植物物种295种,乔木60种,灌木57种,草本植物170种,藤本80种。组成的大小景观共80余处,不同的季节也会有不同的景色。观察细节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感官分维度去体会,就发现大自然的很多惊喜。
 

1. 观察颜色、形状、走进细节——“观察”自然

“秋天是什么颜色?”
“金色的/黄色的……”
 
可如果用眼睛真实地走进秋天,就会发现,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金黄色是秋天的落叶、火红色是临风的枫叶、绿色是等待秋风枝头的倔强叶子,银白是美妙的秋雨和薄雾,淡紫是尚未凋谢的秋花、还有墨褐的水塘、黑黛的枯荷,如果把眼睛从广角移动到细节,就会发现大自然真实的美,和美背后涌动的无穷的生命力和轮回。
 
上下滚动查看
 
 
营地的老师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递给身边小孩子们一片树叶,这些树叶的形状、颜色,让孩子的眼睛“打开”,从不同的角度看秋天和一叶一世界的智慧。
 

2. 倾听自然的声音,觉察变化——“感知”自然:

 

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除了用眼睛看,父母也要培养孩子用耳朵去聆听细节,走到一处溪水旁,营地的孩子快乐地告诉我“我刚参加营地的时候,这个水声是特别湍急的,现在入秋了,流速缓慢下来”,自然的诗意藏在孩子的感受里。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他说着跑到一块石头上,观望着任务中的目的地,眼前这几处被芦苇荡隐藏的石溪,都是凭着“听秋天”,在曲径通幽中,看到的秋日的另一处美景。

 

3. 将抽象事物量化,验证猜想——“探索”自然:

试着将感知量化,在户外,我们和孩子们通常宏观归纳自己的感知,“入秋天凉了”,“这里真美啊”……其实从宏观归纳的下一步,我们可以启发孩子对感知具象化,比如追问一句“天凉了,你知道几种感知温度的办法?”“这里美,美在哪里?”
 
这次徒步中,一土营地老师让孩子们先去感受,大胆猜想并表达,然后给每个孩子分发了温度计,用量表测量真实温度,用量化的数据验证他们的感受和猜想,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猜想——验证,让孩子拥有好奇,热爱探索!
 

 
去了数次奥森的孩子和家长们,这一次还是观察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细节,比如玻璃栈道下荷花茎的生长,风中凌乱的树叶,芦苇荡的变化,溪流的湍急程度和四季的关系等等。
 

02.

 接纳理解,让孩子拥有多维的视角 
 
“在加入营地后,我觉得最受启发的是老师教会孩子怎么接纳自己,现在孩子在家里包括在学校,面对输赢或者遇到失败,感觉他不像以前一样急躁了,我也和营地老师学了很多引导方法,平时也一直在用”一位营员妈妈告诉我。
 
在一土空间的营地中,老师引导孩子如何去面对输赢,相信很多家长也可以借鉴参考:
 

1. 共情孩子的情绪:

共情孩子当下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的同频,这种理解和共情是真心实意的,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才能启动理性脑面对输赢和对自己的影响。
 

2. 伸出大拇指感谢:

 

1)感谢自己:老师带着孩子们竖起大拇指,首先给自己,因为不管输赢结果如何,一种力争上游、永不退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一步也是告诉孩子,什么是一项运动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自我追求、力争上游、全情投入。
 
2)感谢同伴:其次把大拇指给同伴,感谢自己的同伴和team让自己取得现在的结果,这一点是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感谢对手:最后把大拇指给对手,感谢对手成就了自己,让自己和对手的碰撞中变得更好,放大孩子的视野和格局。
 

03.

 反复迭代,培养孩子逻辑性思考和自我纠偏 
一土营地的几乎每一个活动,老师都会引导大家一起复盘,不断地复盘,才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错误与遗漏,才能够在众多经验的积累之后,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路径,然后实现自我的突破。
 
“我刚才游戏的时候,去火队抢旗,发现他们防守特别厉害,而且我觉得我的路线还是有问题,下次我要去尝试从后面绕过去”,一位营地小伙伴和我说。每次一土老师带领大家复盘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的路径:
 

1. 目标下的过程重演

让孩子重新回顾目标,并且在目标下重演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考。以抢旗游戏为例,大家每次都会和父母一起复盘上一轮游戏中自己的表现,以及从目标结果出发总结经验和教训。

2. 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

 
深入分析自我和团队中的不足与亮点,“我刚才觉得我们的防守需要有更多的大人参与其中,而我去当前锋,因为我们小孩子跑得快。几场下来,我发现防守固然重要,但其实进攻更重要,因为摘到旗游戏就结束了”。孩子在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并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04.
 认识自我,教会孩子自我调节的方法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孩子可从中学习团队合作,也藉由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份子,而发展出正面的自我概念。
 
“我家孩子之前就非常内向,不和陌生人打招呼,开始参加营地的时候其实每次来都很胆怯,但是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要多去户外。”一位家长告诉我,“户外运动,尤其是亲子运动,像是我们的营地,它就有这么大的一股魔力,深深地改变了我和孩子的某些生活方式,也逐渐地影响了我对生活的态度。以前不光是孩子,我自己性格也比较闷,非常内向、腼腆。现在行走户外也一段时间了,虽然腼腆多少还存在着一些,但也开始慢慢结交一些热爱生活的伙伴。”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很忧心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但其实对待这种孩子,在户外运动时,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更有效的是接纳他们的性格,并设定符合他们性格的角色,让他们尽量有参与感。
 
有了参与感和安全感后,他们慢慢就会变得开朗和热爱交友。比如有一个小女孩性格非常腼腆,不喜欢参加游戏,一土营地的老师会让她当裁判,给她分配合适的角色,这样孩子在群体中找到认同感,就变得更容易参与其中。关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可点击查看《我爱你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

 解决问题,把尝试的机会还给孩子 
每次活动都设置一些路障和任务,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活动。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尽量不要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家长的角色是导师,不是总指挥或保姆,把尝试的机会还给孩子就是把成长还给孩子。
 

在户外亲子活动中,一土老师让孩子们组队,并且给他们分发了任务卡。每个环节孩子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在分队的时候,有的孩子希望和自己的好朋友一组。怎么在保证团体一致性的情况下还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此时,成人不急于干预,孩子通常会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再比如寻找目的地的时候,孩子们学着自己看地图,在明显方向错误的情况下,营地的家长都能做到不介入,静静地陪着孩子走,等待他们自己的探索和纠偏。小月校长曾经说,家长有时候需要“止”的力量而不是“行”的力量,其实“不做”有的时候比“做”更难,更有智慧。
 
 写在最后 
此次旅行,疲惫却丰富。相同的时间,孩子如果在家里,可以通过刷题等体系化课程,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户外则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孩子保有探索的好奇心,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为自己负责,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痴痴的爱、刻骨的离,寻找一种很深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蝙蝠,需要靠不停地探寻和反馈来获得自我的认知。
感受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构成自我认知重要的环节。一个孩子,如果丢失了“感受”,那么将把人生将埋葬在早年阶段,气象万千对于他也都是萍水相逢,最后漏斗成一种没有智慧的麻木存在。
 
一个成年人,如果丢失了感受,那就是生命枯萎的开始。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还没有长成,就已经衰老;什么都不知道呢,就什么都不相信了。失去了“感受”就是失去了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真实、热爱、喜乐和疼痛。
 
有时候我在想,生活的每一部分美好,有没有量标去判断各自的价值。比如一场奥森听雨和一堂知识度极高的课堂,孰优孰劣是难以言说的,因为对比的维度太过复杂。
 
而每个人的终点也不一样,我也不确定我的终点是不是孩子们的终点,毕竟自己也是在路上的人。但时光匆匆,不留余地,马蹄扬尘间尽量给孩子们留下多一点的美好和期许,这些种子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开花结果。
 
我想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父母联动整个社会不停地播种。这种播种是时时刻刻的,既在生活的举手投足间,也在有意设定的情境里;播种也是心甘情愿不含期待的,既不是义务也不是责任,只关乎爱和当下的心境。因为不是义务所以不要苛责自己,因为没有期待,所以无需苛责孩子。
 

课程中,孩子用自然物做的微景观

一土教育开通视频号了,不定期会有来自小土豆、一土老师、教育同行者、一土空间营地的既有干货又有趣的内容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一土空间有更多户外陪娃的技能和方法,想了解更多一土空间营地项目,可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一土空间公众号:

–  END  –

推荐阅读

你的内心是不是也住着一个小孩,渴望玩个够?

 
 

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从何而来

 
 

一土校长:一土做的不是创新教育,是正常教育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通往一土空间 | 了解更多户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