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年级遇上双减,你可能需要这份成长地图

2021 年 11 月 29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893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冯春,一土学校创校语文老师。文字整理:lily.

写在前面:

上周,一土小学做了一场线上分享会,特别邀请了从教20多年,同时也是一土很资深的创校语文老师冯春,给大家带来了“一年级遇上双减,你需要这份成长地图”的主题分享,主要有以下部分:

1、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2、怎么帮助孩子做好时间和物品管理?

3、如何帮助一年级孩子学好拼音和识字?

4、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独立阅读?

……

相信都是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和即将升入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在此分享给大家。

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对一年级孩子的爸爸妈妈来说,孩子上小学前的各种焦虑都已远去。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生活、社交、学习等各方面的新烦恼。毕竟,孩子进入一年级后,会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伙伴,还要开始学习拼音,认识更多的字,也要提笔写字了,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得努力才能迈上的新台阶。

NO.1

6岁孩子的特点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育特点。如果各位家长对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应对起来就会轻松许多,因为他们的很多行为都与自身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

6岁的小朋友,内心矛盾,情感炽烈;他们会用很多肢体动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动作还不够协调,会有意识地在各种空间中感受身体的平衡;6岁时的他们都还很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

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动来动去;跟相邻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总会发生矛盾——“老师,他碰了我。”而碰他的那个小朋友还一脸茫然;他们在端盘子和拿东西的时候,还很容易打翻。

孩子进入6岁以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规范性也进一步提高,特别愿意表达,也可以用表达来处理一些问题。这也说明,进入6岁后,他们可以开展更高阶段的学习了。

另外一个特点,是让爸爸妈妈特别头疼的磨蹭拖拉。他们会玩得停不下来,而对我们成人觉得重要的事情,比如阅读、写作业、去学校,总是置若罔闻。因为这个阶段,他们只是有了一些时间意识,但还不太有具体的时间概念。

 

NO.2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时间和物品管理

进入小学之后,磨蹭和拖拉是让很多爸爸妈妈比较头疼的问题,毕竟孩子上学的时间是固定的。

时间管理是一个金字塔,在最高阶段的时候,才是能够给时间排序,才能分清要做和想做的事情,才可以排重要和次要的事。

但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爸妈可以在家里放一个钟表,给孩子看钟表、熟悉钟表的机会。像我们在教室里,始终会有一个钟表。

孩子要先从认识整点开始,然后逐渐到几点几分。在家里,可以让孩子看着钟表(但不告诉孩子具体时间),并告诉孩子,当长指针指到几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发了,就要干什么了,等等。或者用计时器、沙漏,把时间可视化,让孩子能够看得到时间是怎么走的。

平时,要提前跟孩子预告:还有几分钟,就看完动画片了,还有几分钟就该睡觉了;吃饭花了多长时间,从学校到家里大概用了多长时间,是不是还可以加快速度?把时间和行动联系起来。

进入到小学阶段,家长要尽量保证孩子的作息时间规律、有序,生活和学习一样都要找到合适的节奏。

K班、一年级,甚至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孩子,经常会丢三落四,小到橡皮、尺子,大到书包、外套,对一天的安排,先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甚至对一星期的活动和课表都不敏感。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试试带着孩子练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整理书包。特别是双减之后,爸爸妈妈正好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练习,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列一个物品清单,把它视觉化,如果孩子还不太认识字,可以把物品拍下来,让孩子对应着清单去整理,根据第二天的课程)文具盒、课本和要穿的衣服,从慢到快,逐渐做到能独立整理。

这个阶段的他们在做事情时,总是想起来一样做一样,一件事情做了一半,又会被其他的东西或者事情吸引。像整理书包一样,可以让孩子在小画板或者墙上的黑板纸上,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对照着做完,不断地让他帮助自己更有条理。

NO.3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我们经常说学习习惯,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其实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且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会帮助孩子学得更轻松和省力,不占用他过多的脑资源。

比如听就分为四个方面:嘴巴不说了,身体坐直了,手上不玩东西了,眼睛看着对方了。这些都做到了,才能够养成听的好习惯,才真正能够做到边听边思考,上课的时候才能够捕捉到老师讲的重要信息。

有的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手上一直在玩东西,身体始终在晃椅子,别人说完了之后,总是一脸茫然,或者是听一会儿就开始趴在桌上了,这样,听的效果就会很差。

在家里,如果养成爸妈在跟孩子交代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着其他地方、漫不经心地听着、随口答应的习惯,反映到课堂上就是没有办法捕捉到重要的信息。

进入到一年级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发布学习任务的时候是一连串的指令,这个指令可能包含三四个层次,只有在认真听的时候,才能够一步一步理解并按照要求去做。

我更想跟爸妈强调的不仅仅是学习习惯,而是学习品质,积极学习品质的两个维度是热情和投入。

很多孩子是有兴趣的,但可能没有办法持久。这个行为里面,像专注、坚持、灵活、自我调节这些学习品质,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的,并且这也跟学习习惯紧密相连。

举一个例子,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这样表达:你已经很棒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其实,如果孩子遇到困难,这样的鼓励对他来说是没有真正效果的,因为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家人的“没关系”“差不多就可以了”“又不会怎么样”,并没有办法帮助孩子解决他的痛点。

所以,还是需要我们积极示范给孩子。比如,给孩子示范,我们成年人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怎么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当孩子出错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会出错?为什么这个题目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带着孩子一块去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强化学习品质——专注、坚持、灵活等这样的标签这个时候是不怕贴标签的,慢慢地,好的学习品质就可以固化下来,今后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NO.4

怎么帮助孩子提升社交力

内向点的小朋友,在进入到陌生环境的时候,一般会比较紧张,“我怎么能够认识新朋友?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加入不进去怎么办?”

有的小朋友会很热情,但是跟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产生矛盾,或者不会表达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只会哭。

小朋友们在建立友谊的时候,要经历几个阶段:

1、微笑高兴地问好,邀请别人加入自己,跟别人建立眼神交流。小朋友在刚刚认识的时候,能够主动去跟别人用这样的方式应对,或者是跟别人打招呼,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2、小朋友之间开始有了交往之后,爸爸妈妈需要帮助孩子,可以继续发起互动,比如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兴趣,真诚地夸夸小伙伴,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提供帮助。   3,随着交往的深入,孩子们在一起游戏或者合作完成各种任务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很多分歧,比如不想听从朋友的安排如何拒绝?如何跟朋友商量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而又不让朋友感到失望?怎么妥协,怎么拒绝,怎么提出自己的需求?   这些都需要爸爸妈妈跟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困难。  

爸爸妈妈们如果发现孩子在这方面遇到困难了,我特别推荐情景在线模仿表演,可以跟孩子提前预设一下。

比如班里有的小朋友特别厉害,有点强势,说一不二,他让你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要怎么回应?最好请小朋友描述一下今天他怎么说的,自己有什么反应,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表演,把情景再还原一下,让孩子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说,我还可以有这样的回应方式。

在这样的回顾、表演、练习的过程中,孩子就知道下次该怎么应对、怎么说了,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他就可以更自信。

NO.5

一年级的语文学习

在分享完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时间管理之后,我想具体说一说语文学习。

在一土,一年级的语文学习目标只有两条,一是爱上语文、夯实基础;二是享受阅读、培养习惯。

我们听很多人说“要把基础打扎实”,但究竟什么是基础呢?对语文来说,基础就是拼音、识字和阅读。夯实基础就是能够达到课标要求的标准,不随意拔高,但是也不随意降低要求。

1. 拼音

首先说一下拼音,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也仅仅是帮助小朋友们识字的工具。以后查字典包括自己独立识字,有了拼音这个拐杖的帮助,孩子们就可以逐渐脱离爸爸妈妈的双手,逐渐走向独立识字。

一年级上,要求掌握到的程度是正确地拼读,把声母和韵母组合在一起,可以正确地拼读出来。但是不要求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就能够正确拼写,因为拼写对于小朋友来说有更大的难度。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年级下的时候,我们会鼓励小朋友写绘画日记,因为小朋友们虽然会写的字不多,但是他们的表达欲望都很旺盛。我们鼓励小朋友画一画自己的生活,配上一两句话,小朋友们自己写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拼音来帮助自己使用更准确但并不会写的词语。

进入到二年级之后我们还是鼓励小朋友把会写的字尽量地写出来,不会写的字,或者更高级的词,才用拼音来表达。

其实,在整个小学六年级,孩子都会在学习中不断地应用拼音,直到熟练为止。所以孩子的拼音学习不一定完全同步,有的慢一点,有的快一点。

分享两个在家里可以带着孩子复习拼音的有效工具:

1、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零食、玩玩具,我们可以跟孩子玩看拼音猜礼物(零食或者玩具)的游戏,把拼音拼出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礼物。

2、每天给孩子写一张小纸条,用拼音在小纸条上写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是让孩子去寻宝,也可以是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天生就有寻宝猜谜的兴趣,所以,也会很愿意去认纸条上的拼音。

 
 
2. 识字

一年级上,要求认识的字是300个。这 300 个字分布在教材中的不同位置,大多数是独体字和小朋友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字。

识字对大多数小朋友都不是难题,因为通过阅读,通过生活,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就认识了 300 个字。

有爸爸妈妈可能会担心孩子零基础,300个字对孩子有难度。首先,在教材里面,识字也不仅仅是把单个字拿出来反复读,或者是出现字卡,反复地给它组词,而是有更多的识字方式。丰富的识字方式也能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像甲骨文看图识字,给事物归类识字,字串识字等,借助一个字,孩子就能够认识很多字。

 

在识字的最初阶段,小朋友对这些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会很有意识地认识非常多的字,然后“炫耀”。

在我们课内,有一个识字项目,叫名字的故事。识字其实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开始,一进入到班级,孩子要逐渐认识 20 个甚至更多小朋友的名字。

现在的孩子的名字,爸妈给起的都很有文化和特点。认识小朋友,把他的名字和人对起来,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很天然的社交需求。在教室里,孩子们的名字无处不在,能够随处看到小朋友的名字。

比如最常见的姓刘,班里面还有谁也姓刘,并可以找与刘同音的事物,还可以画出来。有的小朋友就会想到流水、流下来……

还可以借助林世仁先生的“字的小诗”系列(其中有《字字有意思》《字字看心情》《字字小宇宙》三本),书里有好玩的关于汉字的小诗,还配上可爱的插图,孩子们读完小诗就会被书里面出现的汉字吸引,引导孩子们发现构字的特点跟规律,会更愿意观察汉字。

像叠罗汉的字,比如“昌”,就是一上一下,配上图,小朋友就觉得这个字像人一样活起来了;还有复印出来的字,其实就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完全一样的字组合出来的。(像复印这些名字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

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汉字不是那么冷冰冰的,汉字是有意思的,尤其是认识三个鱼三个水这样的字,会让孩子觉得很骄傲。所以,让孩子们去观察汉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构字规律,能够唤起小朋友们的识字兴趣,也能够增加他们的识字量。

对于K 班的小朋友们,也可以这样做,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引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比如我们身边的招牌,孩子们喜欢的食品和玩具上的包装袋,以及路标地名,平时,也可以把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贴起来,在家里面也可以布置一个识字墙,孩子们会像雷达一样,不停地搜寻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新鲜字。

各种零食包装

3. 阅读

在一年级起始,我们更强调亲子阅读。孩子上一年级后,课外阅读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识字,经常会有爸爸妈妈问:孩子上一年级了,现在识字量也挺大的,什么时候可以独立阅读,已经认识不少字后,是不是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读了?

一年级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桥梁书(有拼音的或者字比较大的,配一些图,看起来不那么沉重的书。),很多孩子就可以开始尝试独立阅读了。但是对低年级小朋友,我们还是建议爸爸妈妈在孩子独立阅读之余,能够有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 桥梁书《青蛙和蟾蜍》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跟小朋友们就这个故事来讨论、来一起聊一聊,更重要的是可以跟孩子一起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亲子阅读是跟爸爸妈妈独一无二的全身心陪伴的时刻。

▲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现在,听的资源很丰富,比如喜马拉雅、小宇宙、凯叔讲故事等,但是不要太依赖听故事,在坐车或者外出就餐的时候,可以听,但听书不能代替真正的阅读。

因为看书,是在一遍一遍地熟悉和复现生字。而孩子如果一旦习惯于一边玩一边听,听的只是只言片语,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他理解这个故事。

而且孩子一旦养成了听的习惯,进入到高年级后,对于写字和独立阅读,他会有很大的排斥,毕竟阅读需要输入解码的过程。

也有家长会经常问到孩子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囫囵吞枣,如果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在阅读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但也并不妨碍他理解这个句子和故事,囫囵吞枣是可以的。

在二年级下的时候,我们甚至鼓励孩子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猜一猜,比如根据它的偏旁,因为大部分的形声字,可以根据它的偏旁或者象去猜读音和意思。

NO.6

双减之后,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

现在,双减之后,家长可能会比较困惑该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要怎么根据孩子的情况,配合学校有效地支持小朋友。

对爸妈来说,了解小朋友的阅读和学习情况很容易。爸爸妈妈可以在做家务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让孩子朗读给你听。

▲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大声朗读在低年级很重要,因为借助朗读,可以了解他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如果说孩子读起来磕磕巴巴,而不是流畅地读出来,说明他并不是真的读懂了。如果真的读懂了,不仅语句流畅而且还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语句中的“意思”。也就是说,朗读是富有感染力的。

家长可以跟孩子玩一个游戏,让他在阅读的时候背过身,看听的人能不能猜出他读书时候的表情。这样,其实是提醒孩子朗读的时候要带着感情,要体会着故事情节来读。

如果在家里这样听孩子读的时候,能从声音中猜到他朗读时的表情,说明他真的理解了、读懂了;如果读的磕磕巴巴,或者反复读到出现的字,总是还要重新拼读,家长就需要注意:在课堂上,老师在带着大家一块练的时候,他有没有跟着练?他能不能“听”到并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朗读水平?对熟练朗读这一标准他有没有努力去练习?另外,他是认字有困难,还是因为对意思不理解而断句出了问题?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可以去观察和了解的。

学校是一段旅程,双减之后,家长能做的仍然是给与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希望今天这份简略版的成长地图,能更好地帮助到大家陪伴孩子走得更稳、更长远。

–  END  –

对一土小学感兴趣的朋友,可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申请探校或者联系招生老师咨询。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一土的小店,购买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