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516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一土师生、家长共同创作的环保垃圾箱
采访:玥雯 陶米
特别鸣谢:一土环保小组、一土“大小土豆”们及一土教职员工
“这些堆放在街角的垃圾,这些装满污泥深夜在街巷里颠簸的马车,这些令人作呕的粪桶,这些被路面掩盖的臭气熏天的流动的泥浆,您可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开满鲜花的牧场,是青青的草地,是百里香,是一串红,是野味,是牲畜,是傍晚健硕的牛群发出的满足的哞叫,是清香的甘草,是金色的麦穗,是您餐桌上的面包,是流淌在您静脉中的热血,是健康,是欢乐,是生活……”
——维克多·雨果
《人类与垃圾的历史》
一提起“垃圾”,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异味难忍、细菌滋生、干湿混杂、肮脏不堪……如雨果所描述,大多数人都将垃圾和我们的自然与生活完全割裂开。
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面对日益高筑的垃圾围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处可逃: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 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 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对接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一直是一土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随着“垃圾分类”成为当下中国环保工作中的重点,一土的老师和家长代表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这个契机,用一场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有趣的体验中和潜移默化中,成为“垃圾分类“的“乐天行动派”。
首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年初一土搬入安贞新校区后,由一土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环保小组也随之行动起来。小组成员们查看了校园里的各个垃圾箱,并持续观察了一段时间师生们的垃圾投递习惯后,发现物品浪费,师生缺乏投掷指导,垃圾分类单一、投递错误、互相污染、混合储存和运输等现象十分常见。
“垃圾”背后的艺术
学校缺乏垃圾分类箱,怎么办!为了让孩子们养成正确投递可回收物的习惯,环保小组准备了纸质的投递箱,并引导师生们在上面自由创作。“通常,孩子们对垃圾是抵触的,认为它又脏又臭。我们希望改变孩子们对垃圾的这一认知,让创作‘垃圾桶’和生活相结合,和美育相结合。”环保组的孙莹老师说。
△一土师生、家长共同创作的环保垃圾箱,
简直是脑洞大开的环保漫画!
这还不够!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播放的由孩子们自导自演的一土新闻(ETU NEWS)里,孩子们还主导拍摄了几期以厨余垃圾处理、酸奶盒的清洗和收集、垃圾的正确投递为主题的视频。“如果把酸奶盒丢弃到厨余垃圾桶的话,就会浪费了酸奶盒,且污染了厨余垃圾;如果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合到可回收垃圾里,也会污染可回收垃圾,造成了浪费。”经过倡导,多数“小土豆”们都逐渐了解了正确投递的方式。
“小土豆”在一土新闻里向全校师生科普垃圾回收知识
为了动员更多“小土豆”参与,环保小组还开展了小志愿者招募的活动,在午餐时段,指(监)导(督)师生们投递酸奶盒和用以堆肥的瓜果皮。招募海报贴出之后,马上有三十多个“小土豆”踊跃报名,开会讨论并排班轮值。
△招募“环保小达人”的海报。
▽餐厅的酸奶盒和瓜果皮投放箱
△二手纸袋再利用
经历了半个学期,这些小小的回收箱干得真不错。可回收物分类虽然简单,但师生们的热情特别高,经常一天的时间就投递满了六个回收箱。环保组需要一个能够避风挡雨、能够精确回收奥北十四类可回收物的回收站,在学校的支持下,一土幼儿园北侧小小的木屋成为了1.0版的回收站,可以精确回收奥北十四类可回收物,让孩子们有了干净整洁、安全亲近的投递环境。
△K班”小土豆“往回收站投递可回收物
垃圾回收站升级了,“小土豆”们更系统专业的学习也由此展开,结合一土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项目制学习,三、四年级的“小土豆”们在本学期重点围绕第12个目标——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为主题,将“垃圾分类”这一全校行动全面升级。
首先,要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递14种可回收物。奥北环保就为三、四年级的“小土豆”们进行了回收物分类的培训活动。在基本的回收分类背景讲解后,“小土豆”们在足球场上进行了实操。每一位小土豆都从家里带来了五种废弃物,在操场上学习分拣。
△孩子们在奥北老师和环保小组的指导下,
在操场上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对于孩子而言,刚开始进行十四类废弃物的分拣的确有些困难。经过讲解和体验,孩子们了解到可回收的废弃物,一定要满足‘干净、干燥、无异味的条件’,才能保存给专业的工厂回收。孩子们也由此了解到生产-消费-回收这样一个闭环。”孙莹老师介绍。
随着项目制学习的深入,学校里各种回收倡导的标识也多了起来。
◁餐厅门口的环保倡导
▽楼道里的奥北14类可回收物分拣说明
公共走道有了足够明显的标识,连K年级(5-6岁)的“小土豆”都知道将水瓶投放到回收站或者班里的回收袋,不少“小土豆”还会主动将家里的一些可回收物带到学校或者小区的分类箱。经过一段时间的倡导,师生的环保意识都有所提高,就打印纸这一项来说,利用率比从前大大提升——打印首选双面打印、单面空白的将再次打印或作为孩子们的草稿纸和画纸、双边都用过的打印纸用来做手工或者直接回收。而在以前,这些没有充分利用和错误丢弃的纸张早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被填埋或者被焚烧,没有充分体现ta的价值。
▽校园随处可见孩子们用可回收物创作的作品
除了在学校做回收利用,三、四年级的小土豆”们还亲身前往北京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学习。去之前,孩子们就在项目课上提前学习了过去和现在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了解了“焚烧”这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流程和利弊。在出发前,孩子们还在玻璃房参加了“垃圾搬运工”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体会垃圾分类对后续垃圾处理带来的便捷。
亲眼到垃圾处理现场观看“大爪子”工作过程,在总控室看着工作人员如何控制垃圾焚烧,孩子们的感受更为震撼:
“感觉很壮观,大爪子处理垃圾很强大!
“垃圾分类很有用,处理不好,堆积了,还可能引起爆炸!”
“如果没有这里,我们都会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垃圾厂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臭气被利用,虽然有臭气,但也要忍受。垃圾工人很辛苦,我们要少产生垃圾。”
……
说到做到,马上就有孩子回程主动要回收垃圾呢!
△孩子们有序观看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流程(左)/
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室参观(右)
△四年级数学教师轩轩参观回来之后做的海报
作为SDG中“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这一目标,可回收物的分类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是再利用,高级是减量——从源头(不要过度生产,而要负责任地生产、环保生产)和终端减量(不要过度消费,做负责任的消费者)。项目的主题虽然很大,对于孩子而言,起步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小,就是愿意“麻烦”一点,愿意践行每件琐碎、麻烦的小事。
孩子们能做的小事是什么呢?别看K班的“小土豆”们年龄小,每天在学校的一顿午饭也可以亲身实践垃圾减量。天鹅班的小土豆每天自己打饭,并给剩饭称重,从而调整自己的饭量。教室的墙上贴着孩子们厨余的称量表,孩子们可以很直观看到自己陈升的厨余垃圾,逐步实现“零浪费”。
△K年级天鹅班教室的二次纸领取处
△天鹅班的厨余垃圾记录表(星星代表“光盘”)
与此同时,环保人士也可以成为“小土豆”们的偶像。四年级的“小土豆”们在“星级人物”中认识了践行零浪费生活方式的大姐姐余元,她三年里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用过一个塑料袋,没买过一瓶矿泉水,更没点过一次外卖,还跟男朋友做了一个实验,三个月只产生了一小罐垃圾。“小土豆”们看完后跃跃欲试,班里的垃圾桶消失了,每个同学有了自己的垃圾袋,并认真统计每天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量,再挑战一下自己,每周减少一件垃圾。
△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
认真记录垃圾产出、分类回收的“小土豆”们也因此尝到了甜头。这不,一土第一次向奥北投递的11袋可回收物竟然收获了44.55元!看到这个数字,“小土豆们”都激动地鼓起掌来,期待着能用回收赚来的钱,给参加期末展示日的爸爸妈妈们买茶点呢!
△孩子们在项目课上做倡导海报
▽三年级孩子们做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再利用的海报
三年级的孩子们还就“如何让他人积极参与回收利用行动”展开了讨论,如“用什么样的方式普及垃圾回收的观念”“用纸质宣传单做倡导是不是必要的”“用什么方式能够降低宣传倡导过程中的物料浪费”等,孩子们分组写剧本、拍视频、谈论和演讲,还提出制作海报和宣传单、找所住小区的负责人等各种方法进行环保倡导。“我们认为,做个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者重要的是坚持执行,不能只做‘言语的巨人’。这些身边的小事都和大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努力使之不变成‘任务’,而是能在持续做的过程中养成习惯,最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许老师说。
三年级“小土豆”们根据垃圾分类主题创作的剧本(滑动查看)
其实除了孩子们,一土的“垃圾分类”已经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不论是一土教职员工、还是“大土豆”们,都深受孩子们感染,开始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与减量的行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倡导者,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
▽一土家长、员工受到“小土豆”感染,也参与到回收分类行动中
后记
一诺曾说,真正的国际化是具有国际视野,它涵盖的很多东西并不热门,比如垃圾,把垃圾处理好就是最国际化的事情,因为这是全世界都在考虑的问题,但它其实一点也不高大上。
做负责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立刻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减少生态足迹,有效地管理共同自然资源、有毒废物及污染物处理方式对实现目标12非常关键。鼓励产业、企业和消费者循环利用、减少废物……这个SDG目标听起来如此宏大,而落到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中,则是贯穿在孩子们每天吃饭、回收整理纸张和学习用具、分类投递垃圾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中,孩子们在这样的小事中养成了“物尽其用”的习惯,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从而带动家长和身边的人,推动整个社会的改变。这,其实就是世界公民。
生活中废弃物无所不在。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然而可回收再利用也无法根本解决日益激增的垃圾量,目前最高效的办法是源头减量,节约有限的资源。这个项目在以后的每一年都会持续做下去,校园零废弃是一土的一个长远目标,如何改变每一位孩子和老师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是我们认为需要去直面的最大挑战。一土的大孩子还将带着小孩子,继续在整个学校、整个社区和更大的范围里做倡导。希望在这条道路上有更多宝贵的意见以及更多的伙伴加入。身体力行,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和我们一起来做好这件“国际大事”吧!
你可知道?
·END·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一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