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八九岁,但做了很多我爸爸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2019 年 7 月 3 日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小土豆”们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启动观鸟之旅

“孩子出发前,各位‘大土豆’对孩子的担心程度是怎样的?非常担心,有点担心,还是完全不担心?”在“一土一路”研学分享会上,小月校长这样问研学归来的“大土豆”们。

 

对于很多第一次目送孩子们离家独自外出一周多的“大土豆”们而言,在孩子们出发前自然有各种忐忑。然而,当小月校长问到“孩子研学归来之后的收获和成长”时,所有的大土豆们都表示,孩子们给了自己无限惊喜。

 

“一土一路”是在一土学习的一部分,孩子们需要有个舞台将这次研学的经历提升、总结和展现。“一土一路”研学分享会不是一个“show time”,而是要把学习更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虽然我才八九岁,

但我做了很多我爸爸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来自厦门滨海与山林生物科考营的冯老师在分享会上说,“研学归来已经两周了,在带着孩子们做每周总结的时候,孩子们还会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自己很开心,因为和伙伴们去研学了。”从出发前一个月开始倒计时准备,到今天孩子们还念念不忘,游学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观鸟、观星、半夜赶海、在滩涂里找招潮蟹、露营扎寨、篝火边谈心……虽然我才八九岁,但是我做了很多我爸爸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位三年级的“小土豆”说。

 

我用专业的单筒望远镜观鸟啦!

我和老师同学们在夜里一点半去赶海了,海滩上没有其他,只有我们。

“最佳夜观奖”“最佳学习者”“最佳干净奖”“最佳笑脸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安静奖”“最佳力气奖”……孩子们在互评中发现了彼此的闪光点。

 

我们还露营看星星了,我从来没有看到有这么多星星。

    

 

你知道“红树林里拔萝卜”拔的是什么?拔鞋?拔人?一个女孩60%的身体陷进泥坑里的时候,她一直挣扎试图起来,老师告诉她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脚上,而不是拉起他的老师身上。当小土豆们再看到自己的小伙伴陷到淤泥里了之后,都会说“你慢一点,别跑,你越挣扎越出不来。”

 

“这些经验都不是出发前就知道的,而是经历并经过几次三番努力才知道的。”三年级数学老师芳杰老师说。

“红树林里拔萝卜”

 

自加热米饭吃得很开心,但在山顶上应该如何处理产生的大量垃圾?野地里挖坑填埋剩饭让其降解;把石灰埋到土地里面让其自然降解;随身带走无纺布、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下山。

   

自行清理垃圾

等孩子们回头的时候,

我们迎上去

 

参加江南水乡栖息地探寻营的小土豆们,分成园林组、古镇组、美食组、运河组等分别分享自己的所行所想,每个孩子还有一个江南名呢,比如“慕容”“春晓”“酸菜”等。

 

孩子们介绍江南园林特色↓↓↓  

 

在这个自制的江南园林模型里,孩子们融入了“清雅别致”“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特有风格及生动巧妙的借景手法。↓↓↓  

 

孩子们在惠山古镇走访了张、范、许、杨等依山而建的祠堂,了解千百年来以无锡的世家望族为主的各宗族的宗祠文化。图为孩子们自制的古镇行印象最深的范仲淹祠堂模型。↓↓↓  

 

美食组的“酸菜”“春晓”“慕容”介绍无锡美食,让观众们垂涎欲滴。↓↓↓  

 

运河组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运河模型↓↓↓

 

领队老师分享:“孩子们在雨中徒步的时候主动为别的小伙伴打伞,‘爱的教育’自然发生。有些孩子的成长是慢慢的,有些孩子的成长是一瞬间的,有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退后一步,去记录、反馈、捕捉。等孩子们回头的时候,我们迎上去。

 

在本次研学中,

‘课程观’无处不在

 

参加新加坡全球动物栖息地营的小土豆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五幕戏剧,再现了新加坡的研学过程。

 

出发前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新加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丽结晶”“需要非常遵守规则”“还有‘鞭刑’”……再热烈的讨论,不如亲见。

新加坡是如何获得可持续水资源的?新加坡的淡水从何而来?为何新加坡有着如此优美的环境?为什么新加坡有那么多的自行车?讲解员、展板、参观者,小土豆们一问一答,再现新加坡永续资源展览馆参观情境,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也深化了自己的学习。

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同吃同住,每天研学结束后反思一天行程,按时熄灯,遵守营地宿舍规定。

    

本次研学小土豆们还以世界小公民的身份来到ISS(新加坡国际学校)参观并参加STEM课程。孩子们用中英文讲解自己拍摄的乐高动画。

孩子们在新加坡第一个蓄水池麦里芝进行断水半小时、徒步11公里的挑战活动。通过徒步了解麦里芝水池周边环境,发现动物和植被;通过徒步接受暂停饮水和长途跋涉的挑战;并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当地人文的不同。孩子们行进的速度比计划快,又加之气候潮湿。每个孩子都在挑战自己。

      

“冲刺小分队”重现11公里断水挑战。

 

 

在本次研学中,‘课程观’无处不在。看到水獭,看到巨蜥经过,老师就会停下来引导孩子们探寻动物的生态环境和习性;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老师鼓励孩子们在合作和商讨中,自己学习找寻回家的路,随处都是“课堂”。

 

——一土语文老师、

新加坡全球动物栖息地探寻营

营地老师刘平

 

研学是一种植入身体和内心的记忆,孩子们在旅途中发现了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另一面,和真实的世界连结。孩子们在行前制定了个人计划和目标,在行程中和小伙伴们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并在回来后归纳总结、反思提升,这就是一种核心素养建立的过程。核心素养的建立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有目标、有反思地在课程体系内的研学,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习不断发酵和深化。

当把所有所学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解决冲突的愉悦感,这些都是身体的记忆,是不会忘记的。

 

                                  ——小月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