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558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来自《小王子》
作者: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老师(一年级助教汤丽萍、二年级助教谭江明、三年级助教林笑秋、运营主任舒晓非)。
今日彩蛋:
对话框回复“ PBL ”,可下载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2019-2020年度秋季学期一年级/三年级项目课大纲(共15页)。家长们也可以试试在家PBL一把。
1. 你第一次独立在50+陌生成人面前主持至少十分钟的工作坊是几岁?
2. 你第一次当着100+陌生成人的面做饭并兜售自己制作的菜品是几岁?
3. 你第一次独立配音剪辑一个Vlog是几岁?
4. 你第一次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本厚厚的书讲解给来来往往的陌生宾客是几岁?
2019年12月22日,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奉行“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大胆走出校园围墙,在天河区未来社举办的秋季学期项目展示日上,上述活动分别是由8岁、7岁和6岁的一至三年级孩子完成的。这里没有很多学校汇演上常见的学生代表发言、校长讲话、奖状颁布或亲子游戏,这里只有最tough的任务和最真实的学生。他们这次,没有办法躲在书面答卷背后,没有办法瞥着老师的眼神行事,没有办法靠几个拔尖的学生撑场,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共同迎接200人的大场面,而这200人,来以前已经收到老师们多次提示“一定要带着有挑战性的问题来与孩子交流”!
这是一土教育理念的落地,不是那些印刷精美的宣传册里的光鲜头衔,不是商业包装后的产品秀,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纪录片。
随着近期教育部多项政策陆续出台,从基础教育到高考,举国上下呼唤教育减负、核心素养、综合评估的趋势日益强劲,各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新政策,让大家看到了小升初纯应试的淘汰式筛选在未来面临的压力,6-12岁只练习如何写出卷面上的标准答案,就够了吗?再十二年后的高考是什么样子的?高考之后的一辈子是怎么过的?什么样的评估可以判定一个孩子的成就与幸福?
一土信奉展示即评估,除了常规的书面标准化测评,项目展示日也是一土评估体系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可以真实看到孩子们的高阶能力的纵向对比。而评估如果脱离课程存在,肯定难免为了秀而秀的成份。理念、课程与评估体系,一定是三个连环相扣的齿轮,共同带动一所学校的真实教学质量。
因此,要想看到项目制教学是如何落地的,显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最后这一天的高光时刻,一切都来自于整整一学期每个老师的设计与每个孩子的投入。而恰恰是因为课程与评估是如齿轮般完美咬合,才有可能使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带着足够的信心游刃有余地对公众呈现,毕竟这些内容在这个学期100课时的项目课浸润下已然吃得透透的。我们先借着老师们的回顾,将日历调回到三个半月前,看看孩子们这一学期的项目课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了哪些成长,怎样的项目课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
本篇文章,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侧重于人文项目的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接下来还会有一篇单独介绍侧重科学方向的二年级“人如其食”项目。
写在前面的话:
01
入项阶段——无法预演的真实事件
也许一年级的小土豆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自己有那么多头发,为什么刚来学校看不见妈妈就会哭得停不下来……也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直到有一天——
班里有一个小土豆不小心很大力地撞坏了教室门上的玻璃,引发了小土豆们对当事人的讨论:
“我觉得他有一点鲁莽,也有一点点暴躁。”
“我觉得他不粗鲁,因为他是不小心的。”
“我觉得他有些害怕,心情是黑色的。”
02
探究阶段
| 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 |
小土豆们通过采访同学、老师和家长,来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此外,我们还开启了“国王与天使”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国王不仅每天要暗中计划,对自己的天使说温暖的话,做温暖的事,还需要帮助国王找到他的亮点放在属于他的亮点收集罐里。
“我发现我的天使跑步很厉害!”
“今天我给了我的天使一个拥抱。”
“我的天使上课很认真倾听。”
就这样,小土豆们一边津津有味地玩着国王与天使的守护游戏,一边通过他人的眼睛看到更多的自己。
<-采访他人
<- 亮点收集罐
<- 国王与天使自评表
| 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 |
我们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小土豆们纷纷提出了很多关于“我”的问题,诸如——
“我怎样才能长高?”
“未来的我是什么样的?”
“我哪里进步了?”
“为什么我妈妈对我那么好,我还对她哭闹了?”
每一次的头脑风暴,小土豆们仿佛都要搞出十万个为什么方可罢休。这可能也是很多课堂上老师对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困扰的地方,甚至为此放弃了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又退守传统灌输式教学,仅仅跨个学科而已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项目课。而在一土,老师们早有准备,我们带着孩子分小组通过think-pair-share的方式将这些小土豆们想要了解的自己分类整理成项目探究的三个部分:成长,身体,情绪。
| 成长部分 |
基于多个小土豆在头脑风暴中提出了“我想知道自己哪里进步了,怎么样能进步”的问题,我们给小土豆们介绍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带领小土豆们学习将问题转变为要学习的技能。(具体教学过程参见广州一土:一年级的娃,华丽变身行为教练!)。小土豆们在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之后,一致决定要学习“认真倾听”的技能。并且,我们一起讨论了学习这个技能的好处,一起定义学会这个技能的具体表现,小土豆们还制作了各自的魔法宝贝来帮助提醒自己,并且讨论了最后学成的庆祝方式。
| 身体部分 |
为了满足小土豆们对自己身体的好奇,我们外出参观广东科学中心。在这一次field-trip中,我们在科学中心的人体与健康馆,认识了很多关于身体的“秘密”。外出回来后,小土豆们对于身体仍然有许多好奇,我们又一起学习了“我从哪里来?”“人的身体器官有哪些?”“什么是隐私部位?”以及“如何保护隐私部位?”
| 情绪部分 |
重头戏来了。还记得那个入项事件吗?情绪,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力量。
关于自己的情绪,小土豆们在常规的晨会上已经能够用五种情绪颜色(红——愤怒;黄——快乐兴奋;蓝——忧伤;绿——平静;黑——恐惧)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很显然,他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于情绪的知识。比如:
“我们大部分时候是什么情绪呢?”
“除了这些颜色,我们还有哪些情绪?”
“当我红色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让自己变成绿色呢?”
但小土豆们要想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一步是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呢?首先,自己在什么场景下,是(红黄蓝绿)色?为此小土豆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并将这些场景和故事画了下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其次,当我是红黄蓝绿颜色的时候,我的具体感受是什么?我们一起读了很多的情绪绘本,去感受和体悟每种情绪的样子,最后每个小土豆都写了一首关于自己的情绪感受的小诗。这些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每人用最最真实与浓郁的表达,肆意地倾诉内心的情感。连一众文艺青年出身的老师看着孩子们纯真浪漫的诗句都自叹不如——“最蓝的蓝,是小河掉入悬崖”、“最蓝的蓝,是没有家的蒲公英”、“最蓝的蓝,是妈妈离开的背影”……
最红的红,是喷火龙喷火;
最蓝的蓝,是眼泪流成河;
最黄的黄,是和妈妈去旅行;
最绿的绿,是呼吸新鲜空气。
最红的红,是高楼崩塌;
最蓝的蓝,是妈妈离开的背影;
最黄的黄,是躺在沙滩;
最绿的绿,是大树下走路。
最红的红,是红色小怪物扔东西噼里啪啦;
最蓝的蓝,是阵阵大雨稀里哗啦;
最黄的黄,是鱼群快乐游呲溜呲溜;
最绿的绿,是沙滩上的日光浴悠哉悠哉。
最红的红,是恶鬼抓人;
最蓝的蓝,是小河掉入悬崖;
最黄的黄,是飞到南海;
最绿的绿,是一片树林。
最红的红,是洪水淹没大地;
最蓝的蓝,是没有家的蒲公英;
最黄的黄,是太阳闪闪发光;
最绿的绿,是苹果树发芽。
最红的红,是自己要燃烧;
最蓝的蓝,是小雨滴滴答答;
最黄的黄,是小脚蹦蹦跳跳;
最绿的绿,是空气无声息。
最后,当我很红黄蓝绿黑色的时候,我的表情又是什么样子的?每个小土豆摆出自己最强烈的情绪表情,用iPad自拍,并对照着完成了一幅自己的情绪肖像画。在一土,项目产品讲究迭代,这幅情绪肖像画,孩子们有1.0 /2.0/ 3.0各个版本,其间也是经历了每个人彼此的画廊漫步+反馈,不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浸润在自己情绪世界里全力以赴!
03
产品阶段
关于项目的产品,我们在项目中期就已经开始讨论了。在项目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渐渐明确了要从成长、身体和情绪三个部分去看到全部的自己,通过think-pair-share的方式,孩子们确认项目的其中一个产品就是制作一本关于自己的书。可是,要怎么制作一本书呢?
| 认识书的结构并学习制作绘本 |
通过观察图书角里的绘本、欣赏同学在家制作的绘本,小土豆们了解了书的构成要素,对于自己的产品有了初步的概念,共同讨论出制作绘本的方法。
*画廊漫步,温暖反馈*
画廊漫步(Gallery Walk)是项目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在画廊漫步中,小土豆们通过展览自己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温暖地给别人亮点和改进点的反馈,同时收到亮点和改进点的反馈建议,更好地迭代或完善自己的作品。在画廊漫步后,你通常可以听到小土豆们这样的说:
“我有给Dora的亮点,我觉得她涂色很均匀。”
“我有给Amy的改进点,她的头太大了,感觉像是铁做的。我建议她画小一点。”
“我觉得阿晟画得很形象。”
项目到这里,就已经接近尾声了。整个项目的产品除了一本关于看到全部的自己的绘本,还有一个情绪肖像画大竞猜,结合情绪部分的学习,小土豆们还排演了一部关于情绪的戏剧。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准备项目展示日,然后紧张地期待着项目展示日的到来。
写在前面的话:
01
入项阶段——“你我皆凡人”
契机来源于一次情感的分享。彼时,班里新旧交替,小土豆们互相之间还在观察和试探,无法建立全然的信任,情绪化的冲突几度爆发。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终于在项目课上,大家开始分享“别人情绪失控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你身边还有什么人有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大家发现身边有好多人都会控制不了情绪,自己、朋友、弟弟妹妹甚至是爸爸妈妈老师!
这些身边的例子就能够说明得了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难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终,小土豆们决定调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和老师有没有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于是,关于问卷调研的学习展开了。孩子们参考其它社会调查问卷共同讨论,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调查问卷,并对投放与回收的细节展开了几轮讨论,进而行动起来。
02
探究阶段
跟着数学老师统计分析完所有的回收数据,小土豆们发现控制不了情绪的人几乎占了90%!项目的核心驱动问题水到渠成——“那么多的人都会控制不了情绪,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
| 我有38种调整情绪的方法,却不管用!|
在进行了关于情绪的KWL(我知道的/我想了解的/我学到的)头脑风暴以后,孩子们众口纷纭地提出了解决情绪问题的各种方法,足足有38种,并为这些方法分类。考虑到这些方法还需要传授给一年级、二年级的小朋友,必须进一步精炼,小土豆们在班内进行了一个小型问卷调查,统计了每个人使用过且有效的方法,最终总结出了4种全班最常用、最管用的方法——
-
调整呼吸
-
可以给他讲笑话
-
伤心的时候可以大哭
-
可以看搞笑视频,经讨论决定用做海报的方式宣传给一二年级和老师。
如果情绪问题能够如此顺利有效地被缓解的话,那项目其实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然而,人是复杂的,生活里遇到的问题也通常五味杂陈。小土豆们殷殷盼望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了他们否定的答案。在本班的试用情况和其他班的反馈信息都告诉他们——“当有人有情绪的时候,这些方法没人用,不管用!”
| 是不是还要保留情绪角?|
怎么会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了进一步找到问题的核心,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试用体验分享。从情绪角开始,小土豆们纷纷分享自己每次使用时内心深处的真正情绪是什么。原来去情绪角调整情绪这件事,本身就让他们带有比较强烈的情绪了!
“那我们还要保留情绪角吗?”老师问。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面对多数裁撤派,少数保卫派中的一个小土豆的发言扳倒了全局。作为一个深入参与其中的老师,现在回想起来他的发言依然觉得振聋发聩。他说:
“我觉得要保留情绪角,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它,但我们可以改造它。就像这个世界上的法律一样,法律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安全更好,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它,我们能不要法律吗?我们可以修改让大家都喜欢它!”
这是多奇妙的现实社会与孩子面临的真实问题的连结和知识迁移!我们在这个观点探讨的过程中,看到这些观点仿佛点点烛火,虽然微弱,但幼小的光亮开始生发、渐次笼罩深邃难辨的理性之夜。面对困难时,只有认清问题、理性行动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一切不过如此。谢谢9岁的他们带我们学会了这一点。
| 举一反三,接近核心问题 |
发现了情绪角的问题以后,结合其他班的反馈,面对38种方法,小土豆们又和老师一起推开迷雾,依次总结了调整情绪的方法没有针对性和这些方法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这两点重要的问题。
之前还可以畅所欲言的小土豆很快就发现,解决这两个问题,自己也束手无策了,他们是穷尽了所有的想法才想出来38种方法呢!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对于情绪,所知的那么少!解决现实问题的渴求让小土豆们再次迸发了学习的动力。于是乎,搬运知识的老师们出场了,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了大脑产生情绪的结构、常见的情绪和身体反应;感知情绪的温度,了解情绪的正负两面。但这样就足够了吗?每个人都在思考。
| 项目的终极意义 |
了解情绪的知识的确是这个项目最大块的内容,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核心所在吗?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
这个项目的终级意义,老师们一直不断的探究、讨论、推翻、再重提,几番激烈的争论后我们最终达成一致,回到出发点——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担心。
孩子们是担心失控的情绪会给他人、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控制不了情绪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吗?
老师们不想让这件事背上过多的道德意义。作为成年人,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情绪控制这件事,这只是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的小事,像在每个清晨第一个懒腰那样平常。我们到底希望他们能从这个项目获得什么?我们希望他们、甚至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个项目获得一个祝福、一份新的眼光。这个祝福用感性的声音说,希望你包容自己也有控制不了情绪,造成不好影响的时候,接纳自己作为平凡人的思绪;用理性的声音说,情绪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它不分好坏,只是造成的影响需要区分性质并尽量正面引导。
达成一致后,在孩子们学完大部分的知识后,我们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情绪有没有好坏?”小土豆们兵分两组,煞有介事开始了班级第一场正式的辩论。各方辩手相互用语言搏击,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但我们这却并没有真理,只有观点,只享受观点搏击的快感。
03
产品设计阶段
“如果情绪不分好坏,为什么我们还要控制情绪呢?”,孩子们再次回到了初始,但这些小土豆已不是开始的他们。在陆续学习了控制情绪的好处、以及不同类型的情绪的不同调整方法后,他们学会区分情绪的失控程度、针对一般情绪失控和严重情绪失控又有怎样的调整需求、学会先对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类型的诊断,再根据正负面情绪的不同调整方法开始进行调整。
这些学习显然是让他们觉得新鲜的、急于分享的,以至于在讨论项目产品以及多元呈现方式时,小土豆们受到二年级做的营养课堂启发,决定挑战自己,为家长和更多陌生人上一堂公开课。这个决定实在让老师们骄傲于他们已然内化的成长动力。
回看这一学期,对于这些三年级的孩子,知识的学习是即时的,但体味和内化的过程却是漫长的——原先想要帮助他人控制情绪的小土豆们,在总结和反思时发现最终帮助的是自己;一个平时严苛要求情绪自控的小土豆,终于发现了表达情绪的重要、体会自己可以表达负面情绪的安全感;老师在面对关系改变的时候,可以既视其为波动亦可视为转机……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那些在情感的海洋里翻滚挣扎的我们,在这个项目里,最终给自己找了根浮木,爬了上去,坐得端正齐整,在阳光下梳理自己缠绕的发梢。它就像一个起点,让我们眯眼看远处,看到地平线若隐若现。祝每个孩子最终成为自己安然停靠的岛屿。
镜头切回到文章开头的2019年12月22日早上,就是这些经历了一学期项目制学习的孩子,早早到了未来社。
一年级的孩子为一百多位观众表演了自己排演的情绪话剧后,略带胆怯地独自站在各自桌子前,上面摆着自己绘制的项目书,马上会有一波一波的人听他们讲解这本小书里每个小心机;墙上挂着特意隐去姓名的情绪肖像画,等待着这些孩子们去主持竞猜仪式,看看爸爸妈妈是否能体味到每一幅作品背后孩子最柔软的情绪;
▲ 一年级小土豆在项目展示日的活动
三年级的孩子在自己的摊位上把一本情绪项目手册为不同的人讲了数遍,每遍都足足要讲五分钟以上,口干舌燥的他们又要迅速赶到讲座室迎接重头戏——情绪工作坊。他们化身小老师,底下是分好组、拿到闯关任务卡的家长们,以及黑压压站在后面蹭课的陌生人。他们轮流独立上台、拿着话筒与教鞭,讲解、提问、评点、互动、总结,行云流水,干脆利落。一屋子的大人被这一队9岁孩子的落落大方都镇住了,在小老师的引导下一关关地学习情绪的知识。这些孩子并非个个口才逆天的学霸,只是这些内容自己经过一学期的主动深度学习,记住了、相信了、内化了。
空口无凭,现场视频与家长们拍的照片为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三年级的小土豆在项目展示日的活动
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到处皆是孩子自主学习的痕迹。一年级的孩子自己创作的情绪肖像画制成的冰箱贴,不仅被抢空,现场新下的订单是原库存的三倍;三年级的孩子,不仅成为舞台的主角,连情绪工作坊证书的设计、奖品的设计,都是自己操办。
项目展示日结束,朋友圈又不出意外地刷屏了。无论是既有的家长,还是外来的客人,都在感慨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一个学期的项目课落下帷幕了,他们的人生刚刚起航。一学期一个项目,六年下来兼顾人文与科学的十二个大项目的历练,究竟会在这些孩子身上刻下什么痕迹无法预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每个孩子无一例外,与他上次、上上次的项目展示日相比,更有条理更为自信更有主见,在单学科的课堂上也借着学习持续的兴趣推动着自我规划与主动学习,在社会交往上借着健康的自我认知有着更良性的互动与温暖的表达,这一切进步里不得不说项目制教学功不可没。
在单学科与项目制教学中寻得平衡,在独立思考与集体规则中求得自我,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建立联结,在积极与从容之间划出完美的成长曲线,成全式的教育生态在一土落地生根,只有从孩子的真实表现才能看到这些,相信这些。谢谢每个小土豆!
预告
欲知二年级孩子们的“人如其食”项目详情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如果您一字一字看完这一个学期的精彩,还想了解广州华美一土实验班的更详细信息,欢迎您通过以下探校申请联系我们。这段时间内我们会组织线上探校,正式开学后会有线下的探校活动,让对华美一土实验班有兴趣的家长充分了解最真实的一土,便于大家申请2020年度G1-G4的学位。
线上探校我们安排了课程体系的介绍、硬件环境的导览、硬核校长的耿直发言、既有家长代表的分享以及答疑时段。
线上探校的可选场次:
3月7日(周六)10:00
3月14日(周六)10:00
3月25日(周三)19:30
▲ 华美一土实验班探校申请链接
– END –
推荐阅读
支持一土,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