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学习的 N 种打开方式

2018 年 12 月 5 日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92 篇文章

作者:刘梦瑜,一土广州助教,香港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双硕士

来源:本文整理自一土广州雨轩老师的语文课

题图:“小土豆”画诗—《望庐山瀑布》

开学的时候,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出现在黑板上,在小土豆们期待的眼神中,老师问道:“大家都去过中国的哪些地方呢?”

  • “新疆,湖南!”

  • “河南,福建!”

  • “四川,甘肃,云南!”

  • ……

教室里一下子涌现了数不清的答案,小脚印出现在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各个角落。虽然小土豆们在很多地方已经留下了脚印,可是还有很多美景是未曾了解和发掘的。中国那么大那么美,有什么方式能代替旅行,让我们领略这么多美好风光呢?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七嘴八舌的答案“上网查资料!”“看书!”

没错,阅读和文字可以带我们徜徉于祖国的任何一个角落。于是,带着空白的大地图,新学期的语文学习就以 “跟着课文去旅行”开始啦。

唱诗

伴随着教室音箱里响起的音乐,小土豆们一个个摇头摆尾,跟着音乐配着诗歌唱了起来。孩子们对唱诗的喜爱在每一次唱诗前都会体现出来,每当老师放配乐,总有细细小小的声音在底下说“耶,又要唱诗啦!”

小土豆们在教室里唱诗

有一天早读唱诗结束后,教室里仍然留着一个沉迷于唱诗的身影,一个人默默地复习。唱完《古朗月行》之后,跑来找老师分享,“老师,我好喜欢这首诗,我刚才又唱了一遍!”

自愿留在教室里唱诗的小土豆

就连英语课也“难逃”唱诗的环节。英语课过后,英语老师悄悄问其他老师,孩子们在做英语任务时似乎一直唱着什么?原来大家在英语课上都忍不住哼唱几句,怪不得英语老师感到奇怪呢!

学习《题西林壁》的时候,伴着清晨新鲜的空气,落过雨的操场上出现了一行小土豆,手里拿着诗词,一个个摇头晃脑走在操场的步道上。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恰巧,操场上有一个放跳高器械的长方形大箱子,它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大家发现,从各个方向看大箱子都是不同的,这时有人一拍脑门:“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

唱诗结束,操场上的一片落叶提醒小土豆们“广州的秋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临了”。于是,我们顺便采集了落叶,做了一幅幅秋天的画。

小土豆作品《秋天的痕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画诗

仅仅阅读文字似乎不能完全感受到诗歌的美,但绘画可以让我们有更深的体会。收到“画诗”指令后,教室一瞬间沸腾了起来,桌子前围着一个个沉浸于画作的身影。

小土豆们沉浸于画作创作的身影

小土豆画中的《登鹳雀楼》

关于画中的《登鹳雀楼》,小土豆描述道:有黄河还有海,我们把鹳雀楼画得很高,因为诗中写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觉得登得高才能看得远。

 

小土豆画的《夜宿山寺》

关于画中的《夜宿山寺》,小土豆这样说:我们画了夜晚的天空,因为诗人是晚上住在这个寺庙里;他说“手可摘星辰”,所以我们又画了许多的星星;但并不是真的摘到了星星,所以我们的星星和楼还有些距离。

 

小土豆画的《望庐山瀑布》

对于这幅画中的《望庐山瀑布》,诗画评论家评论道:作品非常细腻生动,还将诗人李白放进了画卷之中,就连“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紫烟”也画出来了,翻腾的瀑布激荡在山石纸上溅起了许多水花。

除此以外,孩子们还做了水墨画诗,和古人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追寻过去的最佳方式是回到过去,既然无法和伟大的诗人们交流,那我们就通过和中国古诗相映成趣的写意国画山水来追寻古诗的踪迹。

理解了诗意之后,大家从五首喜欢的古诗中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进行水墨创作,伴着悠扬的古诗乐,一幅幅动人的古诗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一位小土豆在认真画诗

 

赏诗

鹳雀楼与“白日”

有人问:“白日依山尽”在哪里?比起白日,大家更熟悉红日和赤日。那为什么是“白日”呢?

赞成白日的小土豆如是说:“我曾经看到过即将落山的红日,非常刺眼,看一眼便不敢直视,仿佛是泛着白光的。”

还有人自告奋勇上台给大家演示了什么动作叫作“依”。而对于诗歌的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解,大家联系在镇海楼举行开学典礼时的寓意——登高望远,真切地体会了一番王之涣触景生情的人生慨叹。

 
瀑布中的“紫烟”

有人问,可是为什么是紫烟呢?

有人答道“因为山里的瀑布蒸腾的水汽在太阳照射下呈现出紫色,像烟雾一样,我见过三次瀑布,那些雾气真的很像是烟雾呢!”

外出火炉山脚下的时候,有小土豆学以致用,惊喜地说:“老师你看,远处山上的雾气真的有点泛紫呢!”

小土豆们外出

风与牛羊

在画诗时涌现了很多疑问:“敕勒川什么意思?”“阴山是说天气很阴,有山的地方,还是一座山的名字?”“天似穹庐,穹庐是指火炉吗?”“天苍苍野茫茫到底怎么解释呢?”

 

重读诗歌,大家边读边思考,诗歌的前三句到底是写远处的风景还是近处的?认为是近处的小土豆说着说着突然发现,阴山下,天空好像蒙古包一样笼罩着草原,这样的景色应该是远景的描写。大家都表示同意。

画中的一个细节同样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有人把风用蓝色蜡笔画了出来。有小土豆认为其实不需要真得画出风的样子,只需要画出草被风吹低了,高高低低的样子。原来最后一句将整首诗变得动了起来。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老师说

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诗歌学习更重要的是感知。孩子天生就拥有非常强的洞察力,他们对于音乐、绘画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如何将诗歌与音乐和绘画充分地结合,帮助他们从诗歌韵律与意境两个视角去感知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心境是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各种尝试的原因。

无论是小组合作用油画棒、水彩笔去画诗,还是每人一张宣纸,拿起毛笔正襟危坐,用水墨与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抑或是漫步校园,去寻找和体验诗人彼时的视角,大声唱诵出婉转动听的曲调,这些无一不是在帮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的契机,去同理、去共情,进而领略中国文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无限魅力。

诚然,他们的画作尚且稚嫩,难以尽显诗人的深意,他们的唱诵也早已偏离了古人吟诵的技法,可将文字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再次联结,打破诗歌带给人的孤独感与距离感,调动所有感官去欣赏、感受美的心境实在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土广州二年级语文老师雨轩老师  

一土广州招生信息

 

春季招生:G2插班招生进行中;

秋季招生:G1申请将于本周五(11月30日)正式开启

 
长按二维码 了解一土广州招生信息
 
长按二维码 申请探校
 

–  END  –

 推荐阅读